我已经读过了很多很多的书,是否就算是有知识了?
我是一个硕士(或者说博士),是否是有知识呢?
我硬盘上已经收藏了几十个G的文章,我是不是算有知识呢?
……
也许吧,因为上面的描述都只说出了知识管理的某一个方面。首先,关于读书这个定义非常的多元化,读书是否就等于学习?你学习开车,教练在驾驶,你坐边上貌似什么也没干,但是否就是没有学习?从理论上来说,你手里拿本《金瓶梅》也算在读书······
同样的,你的学位只能片面代表你曾经在某一方面的知识水平,记得有一句话:“现在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能力持续学习的人”。你藏了海量的文章,如果你记不住,而且在需要的时候又不能有效地找到,那又有什么用呢?
有时候,我们的知识只是一座孤岛罢了。
排除那些单纯为了兴趣而求知的人,我想我们很多人还是抱着多少有点功利的想法,想通过学习达到某种目的,而无论你是出于何种动机,读书都只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起始,甚至是最简单的部分。我们的知识需要管理,否则我们学来的东西只是一座座孤岛,并不能对我们有太大的改变。
一、学习知识
记得曾经对朋友说过自己一个比较偏激的论断:“如果一谈到读书,一个人立马就想到的是拿一本《基督山伯爵》开始读,那就说明他是一个明显的外行”,大家别误会我的意思,我对文学作品并没有偏见,实际上我也读文学作品,我真正想表达的是,我们读书应该先搞清楚方向,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如果以自己时间的有限去搏知识浩瀚的无限,那么知识就真的是汗牛充栋。实际上,学习知识的第一步是确定自己的知识方向,如果不能确定自己学习的方向,那你学的再多再广,也并没有进行正向积累,你在任何领域都是新手,你学到的定西就都是常识,常识的东西怎么能带给你独特的竞争力呢,现在的工作岗位是一个需要“专家”的时代。
你比别人强一点是没用的,你需要比别人强很多。
但是这并不是说你的博文广识没有作用。其实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广博的基础知识,加上充分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知识。
另外,关于“书呆子”这个词,以前经常被用在读书人身上,而现在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书呆子却变少了。因为现在知识的开源渠道非常多元化,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有无数的机会可以纠错,从而避免去犯那些“有知识,没常识”的错误。因此,避免自己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也很重要。(说通俗一点,如果单身,和异性打交道的常识你要知道吧,否则怎么把自己优秀的基因传递出去呢···)
二、保存知识
虽然心理学上认为,人的长时记忆拥有无限的容量,但是人脑这个无限容量的“硬盘”并不是一个精巧的机器。
那么我保存资料可以了吗?很多时候不行,你转到自己朋友圈,放硬盘的角落一放,心安理得的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些知识,实际上你几乎不会去自己朋友圈找,有时候就算想找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所以说,你应该在接触到需要的资料之后,尽早地去“处理”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留存下来,不管是书、文章、视频还是网页,你可以使用一些软件来完成(比如云笔记)。把你需要的资料变成你可以检索到的笔记,题目改成有利于提取的关键字,关键字之间用空格分开,比如“类别1 类别2 书名 推荐人”,总之一切有利于你找到它的词语。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知识保存的有效方式。
三、知识共享
不在于你认识什么人,在于什么人认识你;不在于什么人影响了你,在于你影响了什么人。
知识共享还有几个明显的好处:
一来,你应该让别人知道你知道。有些人觉得,自己还是不错的,但为什么别人就这么不识货呢?但是问题是,你凭啥说自己不错?你应该把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展示出来,供大家来评判,否则敝帚自珍是没有好处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竞争环境中是需要展示自己的。
二来,有利于树立个人品牌。有很多大牛会有不少的关注,而他们的回答或者说见解就打上了个人品牌的烙印,个人品牌的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持续发展。
四、知识使用
把才华应用于实践当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管理学大师 彼得·德鲁克
有了知识,我们应该想办法把它变现,否则就连用它装b都是吃力的。你的知识藏在肚子里,卖不出去也没人会买,只有把它转化成服务或产品,才能实现它的价值,一般来说,知识的使用方式有以下三种:
1.个人知识与项目相结合,向第三方提供服务;(比如企业咨询公司)
2.个人知识变成专利,向社会销售专利服务;(高通公司的CDMA技术)
3.个人知识产品化,直接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最露骨的可以说是罗辑思维吧,它不是号称知识型电商么)
另外,“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是只有写出来的东西才是知识。相反,如果你有机会和牛人贴身学习,或者有这样的平台,你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独一无二的隐性知识,写出来的显性知识人人都能学,而自己的隐性知识却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但这也不是说显性知识不重要。
以前问过一个新入职的华为HR:“前辈,你认为什么是你进入华为的关键因素?”,他分享了一段不错的实习经历,所谓“功夫在诗外”,可见一斑。
五、知识创造
知识创造其实并不难。
你在不断接受输入的过程中,知识并不是单独存放的,新来的知识会和你旧有的知识杂交,于是便产生了新的想法,这就是新的知识。有人说过:“知识本来没有分界,人们把它分开只是因为人类的无能”,可见知识本来就不是孤立的。
当然这取决于两点,一是知识的学习,二是自己勤于思考。
之前看过两部电影《海豚湾》和《十二怒汉》,它们其中都显示了个人的力量,海豚湾的屠杀被一个环保人士终结,而环保组织多年的斡旋却没有用;一个案件因为一个人求真的坚持进行了重新梳理,结果避免了一场冤案。而这就和决策心理学上的“集体行为陷阱”有关联(集体行为陷阱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表述,个人乱扔垃圾为个人带来方便,而环境破坏的损失却是大众承担,于是个体水平的漠不关心就可能造成环境的真正破坏),这样,这三块知识或者信息就挂在一起了。
知识要贯穿在个人整个生态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方能显示其价值。
原文发表在微信公众号:脑子有话讲 我们思考,原创,共享;讲道理,讲故事。
朋友们,搜索并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的内容和更好的阅读体验
推荐:《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田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