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榜小传:10科全得满分,奠定中国化学工业的传奇科学家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蓦然回首)

【1974年8月26日】侯德榜小传:10科全得满分,奠定中国化学工业的传奇科学家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普通的农家。13岁,得姑妈资助,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17岁,到上海学习了两年铁路工程,然后在正施工的津浦铁路工作。

工作两年后,他毅然辞职,考入了北平的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在清华园里,他极其努力,成绩优异,曾10门功课全得满分,以1000分的成绩,享誉全校。

1913年(23岁),清华学堂公布第一批赴美留学名单,16人中侯德榜榜上有名。他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4年后毕业,获学士学位。随后进入普拉特专科学院学习制革,次年获制革化学师文凭。然后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铁盐鞣革》,在《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特予连载,全文发表,至今仍是制革业广为引用的经典文献。

1921年(31岁),侯德榜接受永利制碱公司总经理范旭东的邀聘,离美回国。他出任技师长,承担建立碱厂的技术重任。当时,在制碱技术和市场被外国公司严密垄断。永利公司用重金买到一份“索尔维法”的简略资料。侯德榜埋头钻研这份简略的资料,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在1926年取得成功,生产出了重要的化工原料——优质纯碱。

1927年,他担任塘沽碱厂厂长,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1930年,瑞士举办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红三角”再获金奖,享誉全球。“红三角”甚至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至今仍在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

1934年,永利公司生产化肥,决定建设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硫酸铵的南京铔厂,任命侯德榜为厂长兼技师长,全面负责筹建。1937年1月,这座重化工联合企业,建成投产。技术上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也奠定了中国基本化学工业的基础,培养出了一大批化工人才。

然而,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由于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索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永利公司本准备向德国购买新的工艺——察安法的专利,但德国不仅高价勒索,还提出了丧权辱国的条件,永利公司毅然放弃了谈判。

(侯德榜(右一)与范旭东在重庆的合影)

侯德榜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认真剖析了氨碱法流程,发明了一种新的制碱工艺。1940年,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随后,他又研究出融合察安法,让制碱流程与合成氨流程两种流程合二为一。大大缓解了抗战期间工业原料缺乏的难题。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立即组织恢复永利塘沽碱厂与南京铔厂的生产。1947年,侯德榜应邀任印度制碱公司顾问,先后5次赴印度,指导改进生产。对此,后来尼赫鲁总理访华时也大加赞扬,引以为中印两国友谊的典范。

(北京化工大学的侯德榜塑像)

1949年,南京解放,侯德榜跑到印度避难。后来得知中共中央领导人很关心永利,他十分激动,力克重重阻碍,绕道泰国、香港、韩国赶回北京。他担任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首届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他继续担任公私合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的总经理。1955年,受聘为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出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56年2月,毛泽东与侯德榜(左三),茅以升(左二)等人合影)

为发展小化肥工业,侯德榜亲自带队到上海化工研究院,与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出碳化法氮肥生产新流程。当时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这种小氮肥厂,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恢复,意义巨大。

1974年8月26日,侯德榜病逝。他是中国的骄傲!他为化学工业奋斗终生,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是他一手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令人敬佩!

(本文是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96篇作品,营员“蓦然回首”的第15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