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狂魔李光耀
距今1092年以后,鲁道夫·冯·高登巴姆从内部颠覆了民主的银河联邦,成立了独裁的银河帝国,自立为皇帝。鲁道夫大帝手腕强硬,登基后大力提高行政效率,稳定社会秩序。他是个狂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相信遗传基因决定社会进步,于是颁布了臭名昭著的《恶劣遗传因子排除法》,对所谓的“劣等人群”(主要是穷人、残疾人和精神病人)进行清洗。在他残暴的四十二年统治下,全帝国范围内有40亿人死于非命。
然而晚年他的宠妃生下一个痴呆儿,打破了他“优等基因”的神话。
不知道田中芳树在创作《银河英雄传说》相关情节的时候,有没有借鉴鲁道夫大帝在现实中的对照者,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故事。
相比统御整个宇宙的鲁道夫大帝,李光耀只是统治了一座城市,也没有那么暴虐。他们都是政治强人,相当重视秩序,都相信遗传很重要。李光耀也曾和鲁道夫大帝一样,颁布过和遗传相关的政策,鼓励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育龄夫妇生育3 个或3 个以上的孩子,并规定其子女享有优先入学和进入重点中学的权利,同时鼓励家庭收入少和教育程度低的妇女少生,并为此采取措施,如颁布绝育奖鼓励实行绝育手术。
后来满脑子都是“遗传学”的李光耀就被命运开了大玩笑。
李光耀长子李显龙的妻子黄明扬于1982年生下李光耀的长孙李毅鹏,李毅鹏却不幸患有白化病。三个星期后,黄明扬就抛下19个月大的女儿与刚出生的儿子李毅鹏去世,官方说法是她死于心脏病,但坊间传言,黄明扬原本就与婆婆不和,在生下有缺陷的长子后心理压力更大,不幸自杀。
不管黄明扬之死的内情就究竟如何,白化病孙子的出生简直是扇在笃信遗传基因决定论的李光耀脸上重重的一巴掌。这说明哪怕生物学被嘲笑为劝退学,但还是有点用处的,多懂一点也不至于成为民科。
说回黄明扬与李显龙,两人相识于他们共同就读的剑桥大学,婚后生活甜蜜,但夫妻恩爱仅仅四年后黄明扬就撒手人寰,给李显龙以很大打击。李显龙的第二任妻子何晶就是在这个时候安抚李显龙,让他逐渐回到正轨,得到了李家上下的欢心和李显龙的感情,顺利嫁入李家。
尽管李毅鹏有先天缺陷,但毕竟血浓于水,李光耀还是和这个孙子感情深厚。所幸李显龙与何晶生下的孩子并没有先天缺陷,李显龙也在政坛平步青云,最终在李光耀还在世的时候就当上了新加坡总理。这个新加坡第一家庭似乎又恢复到了正轨上。
李光耀仍然不改变其基因决定论的顽固念头,就连评论自己的三个孩子时说的话都是:“我的数学很行,我妻子的文学方面很行,他(李显龙)两方面都遗传到了,其他两个孩子都有这方面的遗传,但都不及哥哥强。这完全是运气。”
爱护古迹李显龙
90后们认为自己的童年阴影是别人家的孩子,那是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自己的亲生兄弟比自己还要强的多,那么这个自己家的兄弟比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更令人窒息。
李光耀一直夸李显龙比他弟弟李显扬、他妹妹李玮玲强,甚至说他们遗传不及李显龙,怕是他们心里也犯嘀咕,都是同样的爹妈生出来的,凭什么遗传还不如了?
最终三人还是免不了翻脸,而翻脸的导火索是李光耀留下的一处房子。
这听上去更像国内小市民家庭上演的争遗产狗血剧,但就这么在新加坡第一家庭发生了。
去年6月14日,李显扬和李玮玲强发布长达六页的声明,称已经对李显龙失去信心,指责李显龙利用总理一职,设法挽留李光耀欧思礼路38号的故居。
按照李光耀晚年的意愿,他这栋欧思礼路38号的故居一定要被拆除,以免成为“供人崇拜的遗迹”。
李光耀去世后,李显龙以市价把这栋故居转让给李显扬,条件是双方各自将相当于房子一半价格的金额捐给慈善组织,据估算,李显扬为购买这栋故居掏了3600万新元。
别看李显扬掏了一大笔钱,他还是有些商业头脑的。这栋房子由于是李光耀的故居,所以其周边还存在限高现象,如果能够及时拆除并重新开发,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这块地以及周边地区都会飞速升值。
但如果政府不想按照李光耀的遗愿拆除故居,反而保留它呢?
李显扬和李玮玲指责李显龙滥用作为总理的权力,并且利用国家机关追求自己的个人目标。他们还认为,李显龙夫妇有保存、翻新和搬进父亲故居以继承政治资本的意愿。
政府的意见是,故居应当作为古迹保留下来,因为该建筑有百年历史,不仅是李光耀的故居,还是中央城区仅存的文艺复兴和南洋风格兼具的平房。然而李显扬和李玮玲则认为,这一决定是违背父亲意愿的,是李显龙授意作出的,但他们想要在新加坡挑战他们的总理哥哥困难重重。
正如他们所写,“李总理的政党控制国会里几乎所有的议席,所以要议员们有效问责总理是不可能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独立调查员去搜集证据、盘问其他人证,或传召政府本身的记录。如我们之前所提,国会并不是调查这类事件的适当场所。国会辩论中,很多议员附和李显龙对李光耀遗嘱和我们的攻击。这完全证明我们所说的,即显龙的下属受制于他,无法公正地审判他们的上司” 。
从不作弊执政党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心里想,你们就不要装外宾了好吗?说得好像你们老爹以前不是这么干的一样。
照理说,新加坡是个严格的法治社会,制度相当健全。但如果你是政府的反对者,你会发现在精妙的制度设计下,你是走投无路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能用压倒性的资源优势和巧妙的制度操控“正当地”打败你。
新加坡对言论的管控特别严格。新加坡于1975年开始执行《报章与印务馆法令》,主要内容包括:报刊必须有新闻及艺术部长发出的准证才能出版、准证必须每年更新;公司董事必须是新加坡公民,公司个人或机构不得拥有超过5%的股份,股份分管理股和普通股两种,管理股占总股份的1%,只能发给那些部长批准的新加坡公民或机构;在有关委任或开除任何董事或者报纸员工的投票表决中,每份管理股拥有200票的表决权。
新加坡国内媒体资源基本上由执政党全面掌握,国内几乎所有报纸的出版与发行都被新加坡报业控股所垄断,电视广播则由新传媒、星和视界垄断。而这些公司都由新加坡政府财政部对拥有100%的股权的淡马锡控股控制。
本国媒体尚且如此,外国媒体就更要受到管控。新加坡《不良出版物法》第3条第1款规定:“如果部长认为某人在新加坡境内外出版或印刷的出版物或系列出版物的进口、销售或发行可能违反公共利益,那么,他有自由裁量权在《政府公报》上发布一项命令,禁止该出版物或系列出版物或者该人印刷或出版的所有出版物的进口、销售或发行。”
如果还是有媒体和记者不从,硬要揭露什么不可描述的事情,那么新加坡执政党有通过诽谤官司打压媒体或反对派的权力。如李光耀就亲自上阵,打过二十几场官司控告媒体(包括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彭博新闻等知名媒体)和反对派领袖诽谤,并且全部胜诉。
在选举中,执政党操控选举的能力也是出神入化。比如2011年大选,人民行动党只赢得60.1%的选票,却取得了议会87席中的81席。这和新加坡选举中的“集选区”制度大有关系。一个集选区规定要有4到6个候选人捆绑选举。其中1人必须是少数族裔(马来、印度或其它族裔)。得票最高的一组候选人当选,共同进入国会。由于人数上的要求,反对党甚至无法推选出足够人手参选,而资源充足的执政党人才吸纳能力显然强得多,也就在大选上更容易赢。
李显扬对李显龙的指责,也就把李光耀家族置于了一个荒谬的境地。如果新加坡不是“家天下”,一栋前领导人的故居又怎么可能变成全国关注的焦点?如果不是老爹李光耀为他们留下了如此缜密的政治操控系统,他们可能现在连吵架的资格都没有。毕竟现在李显扬任总理兼新加坡民航局董事会主席,何晶任淡马锡控股首席执行官,很难说这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实力过人。
不过老爹人亡政息,毕竟还是很容易被人遗忘的。李玮玲还反对李显龙在李光耀去世一周年时大肆纪念,认为李显龙此举是想“建立王朝”,难道新加坡也要像朝鲜那样传到第三代?但看上去,她的激烈反对也不过是因为负责主持祭奠的不是她自己罢了。
不管怎么说,李显龙的举动,的确处处张扬着要做李光耀政治遗产继承人,保留李光耀故居也不免让人想起苏联高层保留列宁遗体的行为。
种族和睦新加坡
子女们的这种孝顺和叛逆,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李光耀对新加坡来说太重要了。
新加坡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国家。英国殖民者从东南亚撤退后,李光耀本想让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成为其中一个自治邦。但双方发生严重分歧,李光耀认为马来西亚方面在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煽动马来民族主义,引发新加坡骚乱。马来西亚方面则将新加坡逐出联邦,新加坡被迫独立,为此李光耀还曾经落泪。
离开了马来未必不是好事。在李光耀执政的几十年里,新加坡成为了一个政府廉洁高效、民众生活富裕、基础设施现代化、经济开放活跃竞争力强、治安良好、外交可圈可点、军事实力足以自保的国家。尽管国小人少,但新加坡的治理一点也不容易,李光耀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个奇迹,看看新加坡人口构成,你都能体会到他面临的难度。
新加坡的原住民是马来人,但在被英国殖民统治后,大量华人涌入新加坡,此后新加坡人口就由四个主要种族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其他族裔(多为欧亚混血种人)以75:13:9:2的比例组成。
主要的三大族群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都有人口众多的祖国,随时有可能离开新加坡。新加坡又靠近马来人的祖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随时都有被这两国吞并的风险。现代意义上的新加坡没有可以追溯的光辉历史,也没有可歌可泣的反抗殖民者求得独立的战争,因此从历史上汲取资源凝聚人心也不现实。在新加坡岛上曾经建立的政权淡马锡倒是成了印度尼西亚构建想象中的共同体时的背景板,印度尼西亚追溯的古代英雄加查·马达曾吞并淡马锡——这只能说明自古以来新加坡的周边环境就相当不友好。
为了防止民族矛盾撕裂新加坡,新加坡建国之初就将“多元种族主义”确定为宪法原则,不仅倡导各种族和平相处,也用各种手段重塑了四大种族。
比如新加坡华人就是个建构概念,毕竟华人内部也有很多差异,以福建话、潮汕话、广东话等不同方言组成不同人群,现在却得以统一在“华人”的旗帜下。新加坡在实行“双语制度”,即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同时,要求各种族必须学习自己的母语,并把普通话指定为华人的母语,抹除方言差异,也就削弱了华人通过乡党形成组织的可能。
其它族裔也经历了类似的构建过程,比如“马来人”并不是指马来民族,而是对包括马来人、汉族穆斯林和阿拉伯人等不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的统称。印度人也是新加坡国内信仰锡克教、耆那教、印度教等除伊斯兰教以外所有南亚宗教的人的统称。其他族裔多为欧亚混血种人,人数较少,就更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了。
新加坡有一项惠民工程为中国房奴们津津乐道,那就是“政府组屋”计划。这一计划最妙的是,打散了各个族裔,使他们不能聚居:计划规定华人在每个社区的比例不得超过84%,在每一栋组屋公寓楼内不得超过87%;马来人分别为22%和25%;印度人和其他族一起,不得超过10%和13%。马来人和印度人通过聚居建立宗教纽带的生活方式也就被改变了。
通过社会舆论,政府大力宣扬种族和谐。国家机构人选注重种族比例平衡,国家媒体必须有四种语言频道(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饮食也明确区分清真与非清真,公共卫生设施必须有能满足不同种族的习惯的装置。任何人发表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都会被政府起诉。
通过精妙的制度设计和不遗余力的宣传教育,新加坡在种族构成复杂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腾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些都离不开李光耀的苦心经营。
风雨飘摇家天下
新加坡人现在的团结和种族和谐,是建立在政府巧妙的措施和大力宣传之上的。这些做法也不是没有效果,一个崭新的“新加坡族”(如果可以这么称呼这种国族认同的话)正在形成,2007 年,已经有16.4%的婚姻为族际通婚,人口融合在不断加快。在外国人与新加坡人的矛盾中,新加坡人的优越感也在增强。
然而,目前的顺利局面还是建立在新加坡经济奇迹基础之上的。毕竟当你的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时,几大族裔的祖国人均GDP都还没有破1万美元,你很难不产生优越感。
但万一逆风局来了呢?
新加坡急需一尊神,能够镶嵌在他们历史上,凝聚这个国家。
假如李光耀的这番成就是建立在几百年前,那么他就真有可能做这尊神,随着岁月流逝他的业绩不断被神话,成为全体国民的精神支柱。李显龙也需要李光耀做这尊神,这样李家的统治才能传到下一代。即使李光耀在外界的眼里是一个讨厌的独裁者其实也无妨,来看看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在成名作《德米安》里的这句话吧:
“我们确实有一个我们尊敬的上帝,但是这个上帝只表达了被专横地分开的一半世界(这是官方的、符合规矩的"光明"世界)。但是,我们应当能够尊敬整个世界,因此我们要么得有一个也是魔鬼的上帝,要么除了给上帝做礼拜之外,还得再建立一个魔鬼礼拜仪式。”
这是我中学时代看到的一段话,至今越发觉得无法反驳。
奈何老爷子生在独裁者权威大不如前、通讯发达媒体无孔不入的20世纪。在新加坡这个小到连距离感都难以制造的岛上,神化他是完全不可能的了。李显龙想利用自己父亲的政治遗产,尚且还搞得如此狼狈,要把家族神格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更何况,家天下还会被从内部攻破。若你想借助父辈的威望,家族的权势,就要有心理预期,兄弟姐妹大多不会同意这种事发生。
随着全球化在全世界的退潮,新加坡的处境将会越来越危险。虽然靠煽动民族主义渡过难关不见得是什么好办法,但要是危机真来了,新加坡连民族主义都没办法煽动。真不知道新加坡靠着政治清明廉洁、经济高速发展的绩效合法性,能让李显龙的位置传到第几代,也不知道新加坡这个国家届时靠什么维系下去。
还有一种凝聚人心的办法,那就是民主化。既然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凝聚边际效应递减,那就可以试试新花样,而民主毕竟是个现代神话,讲起来也好听一些。新加坡的反对党并不是一无所成,他们就曾经推动废除了李光耀搞的“优化遗传”的政策,人民行动党也在其监督下越发完善。如果反对党继续成长,推动新加坡完成民主化,社会进步就可以成为新的凝聚国民的神话。
只不过民主化真的实现了,李家想要继续传承权力的大梦就要落空了。这未必不是件好事,世界上岂会有一直传下去也不变异的基因呢?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