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到来,我们该怎样准备高考?为什么高考改革后,中学需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生涯规划教育有哪些内容?
就目前而言,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也并非是要求中学生现在就做好未来规划,而是希望中学生可以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如果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能够开始对自我及社会外部环境进行探索和了解,并展开各种针对性的社会职业实践和尝试,对于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是有很大裨益的。
生涯规划势在必行的背景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中生涯教育相对落后,在中国只有33%的高中生接受过职业与毕业的指导,总体上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八成高考生填报专业目标不明确。学生们填报志愿表现得很迷茫,急需专业的指导。由此可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亟待改变,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让学生释放自我,寻找自己的兴趣志向,要求学生和家长提前计划未来学习和职业的发展方向。学校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社会及未来职业选择连接起来,更多地认识和探索自身、关注并了解社会,不断思考和明晰自身发展的道路,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指向。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特别强调,基础教育应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包括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学业规划,学生根据自我兴趣特长、学业水平、专业性向、生涯发展意向,科学合理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修习计划。职业规划,学生对自我未来生涯发展作出较为全面的设想和计划。学业规划是实现职业规划的基础,职业规划是学业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一)自我认知。主要是让学生认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积极看待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学会表达、调节情绪的方法,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唤醒自我生涯规划意识,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二)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在了解初中和高中课程、学科知识体系、学习要求的差异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树立积极的态度,发掘学习潜能,发展学科特长,寻找适合高中阶段和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科学安排三年必修和选修课程的修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考、选考意愿;制订参与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计划,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养成正确的学习休息方式。
(三)职业规划。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国内外主要高校的专业信息与社会职业需求、了解专业发展趋向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培养专业性向,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适合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了解和体验不同职业特点,丰富职业体验经历的过程中,不断明确学习成长目标,为专业性发展、职业倾向选择提供判断依据;在了解并掌握升学和就业所需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创业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中学生生涯规划不是帮助中学生找工作,也不是用这门科学来进行算命,而是要让中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体验职业。这种导向不能随意改变,要有一个基本稳定的导向法则,以便展开跨地区跨领域的生涯规划学习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