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批95后逐渐走出校园迈向社会,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其工作相关的数据调研。然而这批95后一迈入工作岗位就被挂上了隐形退休人口的标签——据说刚刚工作的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了——这是80后、70后甚至90后都想不到的。而近日,对15万份领英用户的公开档案展开统计分析,知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近日发布了“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洞察报告发现,由于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关注自身感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95后职场人离职率高得吓人。下面就跟着鹿豹座平台来一起看看吧。
95后7月一换 更加追求独立自主
领英数据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显著递减的趋势。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一言不合,年轻人真的就会辞职,甚至是裸辞。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22.5%的受访职场青年裸辞过,49.4%考虑过裸辞。一股躁动的气息在职场中蔓延,智联招聘进行的白领跳槽意愿调查显示,明确不想跳槽的,仅占总量的3.6%。年轻人不是在跳槽,就是在跳槽的路上。
事实上90/95后们频繁且短暂地更换第一份工作,一方面在于他们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关注自身感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旦发现工作与期待不符则会更快做出其他选择;加之如今获取职业信息和机会的渠道越来越快捷和便利,更换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和频繁。
但另一方面,这样的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与就业市场之间的落差。由于缺乏对于行业、职业和具体企业的实际了解,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往往期待过高,入职后对于工作内容和工作节奏都无法适应,从而出现失落和迷茫的情绪。
专业和工作不对口 行业选择变窄
年轻人带来的第一个改变,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并非就要一辈子干到底。调查显示,62%的2017级应届毕业生,认定自己需要“先就业,再择业”。2017年《第一财经周刊》曾经对毕业生做了一项调查,认同“刚开始的几份工作都是尝试,可以帮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选项的比例,达到52.1%。今天你会发现,第一份工作的专业对口比例呈现出随代际递减的趋势,70后当年的专业对口比例超过40%,而95后则锐减到28.8%。
在领英此前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意愿调研”中也显示,近6成的大学生在第一份实习后转变了就业方向。因此大学期间应尽早开始对于目标行业和工作的了解,并通过实习和参与企业活动等方式,缩小预期与实际的差距。
这份洞察报告还显示,第一份工作的专业对口比例呈现出随代际递减的趋势,70后当年的专业对口比例超过40%,而95后则锐减到28.8%,超过7成的95后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
随着越来越多需要大量专业技术的工作可以由自动化完成,就业市场开始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企业也往往更看重人才的‘软性技能’,如沟通、跨部门协作和创新等,而并非专业技能。专业不再成为择业的限制,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空间也更大。
同时,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95后,对于职业规划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而不被专业所限。但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在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部分年轻人容易忽视对于自身规划的独立思考,在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的情况下,不论是专业选择还是第一份工作的行业选择,都会有盲目跟随市场导向的现象出现。”
大环境改变 年轻人找工作就迎来了变数
际上,不是年轻人变得快,而是这个时代变化得太快,如今职场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首先,年轻人找工作就迎来了变数。经济学家盖伊?伯格尔指出,“大学文凭曾经能让你拥有一份长达40年的工作。但现在,它只是你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而已。”
1.毕业生每年增加。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应届毕业生人数一年一个纪录。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820万,相当于瑞士全国的人口数。
在2017年的795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520万人投了10份以上的简历才找到工作。其中80万人的简历,出现在了50多家公司的邮箱里。
2.企业雇佣制改变。其次,企业也在变化。终身雇佣制已经是老黄历,雇主也认为职员变得更加“可任意处理”。经济学家也表示,“事实上,雇主正在更加迅速更新换代员工。”
3.薪资的增长方式改变。其加速了企业之间人员的流动,跳槽成为提升收入最为便捷的方式。在人力资源领域,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每次跳槽应该至少要求20%~30%的涨薪。
鹿豹座平台认为,95后频繁离职固然有大环境的影响,而当下环境似乎也在给年轻人这样的自由。然而自由是相对的,如果想要在行业中有所作为,那必然是需要长期扎根坚持、奋斗和积累的。极高的离职率与其说反映当下年轻人的选择自由不如说透露的是他们的焦虑、浮躁和任性。而年轻人一旦选择这样的自由也当需为这样的自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