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如何仅通过外交就夺走清朝百万平方公里领土?

众所周知,晚清时期从中国抢走最多领土的国家,既不是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法国,也不是打赢甲午战争的日本,而是中国北方的沙皇俄国。从1858年至1864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从清朝手里抢走了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而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沙俄不费一兵一卒,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清朝和沙俄的边界问题,早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时候已经埋下了隐患。虽然在签订条约的时候清朝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不过沙俄方面一直认为自己吃了大亏。由于当时沙俄的实力不足以挑战清朝,所以也就无可奈何。

到了十九世纪的时候,沙俄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级的强国。清朝却因固步自封,在国力方面逐渐落后。而1840年至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更让全世界看到,清朝这个所谓的天朝上邦,实力其实不过如此。所以,对领土极度贪婪的沙俄,再次把目标盯向了东北黑龙江流域。

起初,沙俄只是派人在黑龙江流域进行勘察,当他们发现这一地区根本看不到清军影子的时候,就断定清政府在这里的控制力很薄弱。

到了十九世纪50年代,清朝内部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原本驻守在黑龙江和吉林地区的大部分清军都被抽调到南方去镇压太平天国,清朝在黑龙江流域的控制力更进一步下降。俄国远征军趁机进入了黑龙江下游地区。

对于沙俄这种“不请自来”,贸然派兵进驻大清国领土的行径,清政府自然是强烈抗议。不过对清朝而言,南方的太平天国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为了保住中国本土,清廷只好暂时忍受沙俄军队在北方胡作非为,甚至是在必要的时候选择牺牲边缘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爆发后,英法联军步步紧逼,清政府面临空前的困境。关键时候,沙俄方面派人出来以调停人的身份在清朝和英法联军之间进行斡旋。


沙俄外交官伊格纳捷耶夫一面向清政府游说英法联军有多么的来势汹汹;一面又向英法联军这边说明如果他们的军队步步逼近导致让大清王朝解体的话,将会在贸易方面蒙受多大的损失。而事实上,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本意并不是要推翻清朝,而是要在贸易方面获得更大的权益。英法两国甚至根本不知道,沙俄这个“热心肠”的调解人竟然会对清朝领土有那么大的野心。

结果,在清朝和英法联军信息交流不通畅的情况下,沙俄外交官通过两边同时忽悠,使得交战双方均感到形势紧迫。最终,清政府为了尽快结束对外战争,以便全力对付太平天国,被迫同意将黑龙江下游大片区域划归沙俄,并同英国、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而实际上,英法联军本意就是在达到贸易方面的诉求后,主动退兵。因此,沙俄这个调停人其实并没有帮清朝减少任何损失,也没有帮英国、法国取得更多利益。沙俄外交官不断努力的结果就是让沙俄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从清朝抢走了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