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一条打包售卖!你的隐私正被他人薅羊毛!

我有一个同事,英文名叫Kevin。当然了,他并不是你们所熟知的那位给诸多明星做美发的Kevin老师,他只是个普通的互联网人。

虽然他不像Kevin老师一样声名远扬,但他也遇到了和明星一样的烦恼。没错,最近他的电话总响个不停。无论上班下班,工作或在家。从早到晚,周而复始。

每当他整理了下仪表满怀期待的接通电话时,带给他的并非是他所期待的新的生意,内容无非是一些司空常见的:XX地有新房你买不买?去XX的航班降价了要不要起飞一下?XX保险新套餐了解一下?而当Kevin怒不可遏地质问对方如何得知自己的私人信息时,对方便含糊其辞,或是挂掉电话。

以上,骚扰电话与信息像蚊子般不厌其烦的涌来。打死一只,又会有另一只。挂断一通,又会有另一通。他们层出不穷,而你防不胜防。

我们细数2018年的上半年,关于个人隐私泄露的话题从未降低热度。

1.支付宝年账单勾选同意偷偷收集个人信息。

2.百度因侵害个人信息安全被江苏消保委提起公益诉讼。

3.包括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在内等多家外卖平台的用户信息均被在某些QQ群中售卖。

4.“航旅纵横”APP推出“虚拟客舱功能”,通过该功能,用户可以查看同舱乘客的历史飞行地点及频率等信息。

5.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害案。

6.深圳某航空公司倒卖500万条信息被查。

7.A站被黑客攻击致近千万条数据外泄。

个人隐私非小事。如今互联网的发展早已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有诸多便利,自然也潜藏着隐患。目前各大网站及APP都要求用户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对此平台本身是承诺保密的,然而注册的平台多了,其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各种推销电话,骚扰信息就铺天盖地的来了。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李彦宏曾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就会去使用它的。我想这就是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基本标准。”此言一出,便在各大社交平台掀起惊涛骇浪。网友们对此各执一词,乙方认为其所言非虚,乙方则认为反应了企业的无良。对此,争论总是无休无止。

但就宏观角度而言,他或许确实说出了一部分互联网从业者的“三观”,也道出了一大部分消费者的心理。

在互联网这边无边无际的大海中,我们的隐私便像裸泳者。潮起潮落时,一切终究会原形毕露。

放眼全球,从今年爆出的脸书事件来看,互联网时代的个人隐私问题已衍生为全球性问题。这并非是为国内的个人隐私泄露事件洗地,而是说应当因其普遍性更提高认识,同时注意吸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结合,为我所用。毕竟,国外的互联网发展要优于我们,其底蕴更深厚,体制也更健全。对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也经历了更长、更完善的发展历程。

据有关数据显示:个人信息的泄露,同信息倒卖有着可观的利益链条。信息倒卖有多猖獗?据公关部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4月至9月,在公安部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中,全国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已查破刑事案件1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00余人,其中银行、教育、电信、快递、证券、电商网站等行业内部人员270余人,网络黑客90余人,查获信息290余亿条,清理违法有害信息42万余条,关停网站、栏目近900个。其中,几起重点案件的涉案金额均达到数百万级别。

对此,有法务认为:个人信息保护不能因噎废食,最有力最可靠的,还是制度。一方面鉴于国内消费者对泄露个人隐私的危害性还未有正确的认识,且平常疏于防范,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趁。而在面临信息泄露时,通常也不会直接选择维权,均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体归结为维权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则要归结为制度的影响力。对于以往侵害消费者个人隐私行为的处罚还不够有力,对犯事者还不足以起到惩罚作用,对同行业者不能构成震慑,而这又会间接影响用户对维权的信心。

所幸,个人隐私的泄露问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目前已引起了国家机构的重视。近日,央行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银发[2018]102 号),要求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从人员、制度、评级、检查等多个维度保障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信息安全,做好新时代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在征信领域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知称,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做好新时代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切实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提升人民群众在征信领域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依据则是《征信业管理条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 3 号发布)等法规规章,规范的是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和接入机构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有关事项。

国家发改委:“双公示”要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信息泄露

意见指出:“双公示”要加强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建立完善个人信息查询使用登记和审查制度,防止信息泄露。


有法务视角: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例如大众所热爱的上网购物,电商网站可以根据你的浏览痕迹精准地向你推送产品和广告。例如注册了某APP账户,你便不断地收到骚扰短信、诈骗电话……就目前而言,如何保护隐私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群体的核心关注点。

有法务认为,不管技术发展到哪一步,不管企业发展到何种规模,收集个人信息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合理方式进行,不应该肆意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当前中国,不少企业保护用户信息的意识还十分薄弱。这其中既涉及到商业伦理淡薄、职业道德弱化的问题,也存在监管机制不健全的因素。切实保障个人隐私权利,保证大数据不被异化,迫需各监管部门尽快健全对应的互联网法则,也需要互联网企业更注重职业道德,勇于去担当起责任,保护广大消费者的隐私权利,共同建立起隐私保护网。

关于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你有着怎样的看法与经历?欢迎留言与我们进行交流探讨,了解相关法律问题可进行关注咨询。

作者:有法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