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古装剧的都知道,古代有人犯了死罪,一般都是两个时间点问斩,一个是午时三刻,还有一个就是秋后问斩。当然也有立即处决的,但是只要是衙门里面判过的犯人,基本都是秋后问斩的。那么您要问了,为什么问斩一定要秋后呢?中国古代处决犯人都是在秋天吗?秋后问斩是让犯人多活一会吗?答案自然不是,对于一些罪大恶极之人,人们恨不得他当时就死。
说到秋后问斩之前,先说说为什么要午时三刻问斩,这方面的原因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古人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两小时,午时大概就是十一点到一点,在加上一刻是十五分钟,那么午时三刻差不多就是十二点,这个时间点,大家都知道有个特点,那就是这个点是太阳最强的时候,也是最热的时候。
古人是非常迷信的,因为古代人们的科学文化比较低,他们普遍认为在这个时间点,是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杀了人,那个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变成鬼的。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犯人,在上路前的最后一顿饭都会特别的丰盛,也称之为断头饭,其实就是让其不要心生怨恨,而且也是让他最后再吃一次好的,一般还会让喝点酒,即使现在这个不成文的规定也在延续。
再说说秋后问斩,其实早期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规定,从汉朝开始,董仲舒提出了这个观点,他认为秋冬的时候杀人有违天道,这个时候秋后问斩的雏形初现,东汉时期把时间确定在了十一月和十二月之间。唐宋的时候,除了罪大恶极之人,剩下的都是要等到秋后处决。明清时期更夸张,无论你犯了什么罪,只要是砍头的必须得在秋后。“秋后问斩”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记载中是在唐朝。古人由于对大自然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科学的解释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某些现象。他们便将一切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于天意。因此,古人行事很注重是否符合天意,他们认为春夏时期万物欣欣向荣,不适合杀生;秋天草木枯黄,万物萧条,才是处决罪犯的最佳时机。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选择在秋后处决犯人为了是更好地警示民众。在古代农耕社会,农民在秋后才较为空闲,这时方便地方官动员民众观看。这个时间点人们也都比较闲,农闲的时候,人们都会被召集来观看,而且有的朝代是强制性的,这就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有意思的是在民间还有其他的说法,那就是秋后如果下雪也是正常,但是如果在夏天,万一下起雪那可就说不清了。这个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大家看个高兴就行。
前面提到了,有些朝代会强制去观看刽子手行刑,实际上即使不这样,也会有人争先恐后的去看,好热闹的这个习惯,历史上一直有,可不是现在才有的。比如清朝的菜市口砍头,每次人们都会抢着占个好位置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