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读者通过金庸的小说了解到张三丰,对他出神入化 的武功以及仙风道骨和高尚德行,钦佩不已。
据《明史》载,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生于公元1247年四月初九日,卒于公元1464年,享年218岁;传说他练就了不死之身,“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也。”
有关他的生平记载,最早见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钦差太常寺寺丞任自垣编纂的《太岳太和山志》载:“张全一,字玄玄,号三仹。”李贤等纂修《大明一统志》载:“太宗赐号三丰。”《明史·方技传》曰:“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此外,加上其他文献记载,张三丰的名、字、号有20多种,在古代著名道教人物中也屈指可数。
对于张三丰,上至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下至黎民百姓,无人不晓。
据清人汪锡龄《三丰先生本传》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因“闻其名”,朱元璋下令让张三丰弟子沈万山、邱玄清请张三丰入朝,还特别嘱咐使者:“有张玄玄,可请来”。但最终还是没有寻找到张三丰。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要寻找张三丰,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不外乎就是对“神仙中人”张三丰的景仰,以及想讨一些仙药治病或延寿。
朱元璋之子湘王朱柏,一生信奉道教,加上其封地在湖广荆州,离武当山最近,又熟悉有关张三丰的各种传说。洪武二十四年,他亲自到武当山寻访张三丰。但得知张三丰早已在前一年就“拂袖长往,不知所止。”朱柏怀着惆怅的心情写下《赞张真仙诗》一诗,云:“张玄玄,爱神仙。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 烟。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我向空山寻不见,徒凄然!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弥松下眠。张玄玄,爱神仙。匪抑乘飙游极表,茅龙想驭游青天。”
寻访张三丰最热心的要算明成祖了。由于朱棣的王位“来路不正”,为了“收揽民心”,就想将在民间影响很大的张三丰请入朝,当然也不排除其想求道法仙药,以延年益寿。
于是,朱棣尊称张三丰为“真仙张三丰老师”,并多次派人到寻访其踪迹。如永乐三年(1405年)派淮安王宗道寻访张三丰;永乐五年(1407年)派给事中胡滢到各地寻访张三丰。据《明史·胡滢传》载,胡滢从永乐五年访寻张三丰,历时十年,直到永乐十四年才返回,还是没有找到。
再如永乐六年(1408年),又遣龙虎山正一嗣教大真人张宇初寻访张三丰。《命邀请真仙张三丰敕》云:
“敕真人张宇初:‘今发去请张真仙书一通,香一炷。真仙到山中,尔即投此,敬邀一来,以慰朕企伫之诚。故勑。’永乐六年十月初七日。”
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再派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前往武当山寻访张三丰,并携带其致张三丰的《御制书》,云:
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
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真仙道 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虔请,拱俟云车凤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永乐十年二月初十日。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再遣龙虎山上清宫提点吴伯理“钦奉太宗皇帝玉音赉香暨御书,入蜀之鹤鸣山天谷洞,结坛诵经,祈告山灵,迎请真仙张三丰先生。”同年,再派宝鸡医官苏钦等携带香书寻访张三丰。
尽管明成祖最终还是没有寻访到张三丰,但在位22年间派人寻访有史书记载的就达五次之多。可见,朱棣十分渴见及仰慕张三丰。
不过,后世很多学者却认为朱棣寻访张三丰,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追踪建文帝的下落。
尽管明太祖、成祖最终还是没能找到张三丰,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张三丰在当时并不存在。据《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载:“(遇真)宫之先,曰会仙馆,真仙张三丰所筑也”,又记张三丰有五个弟子:“(张三丰)洪武初来入武当,……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黄土城卜地立草庵曰会仙馆。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至嘱,至嘱。'”还记有: “(丘玄清)洪武初年来游武当,见张三丰真仙,举为五龙宫住 持。”
丘玄清死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卢秋云死于永乐八年(1410年),而《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的作者任自垣,于永乐九年( 1411年)出任道录司右玄仪,永乐十一年(1413)任玉虚宫提点。这样一来,任自垣与丘玄清、卢秋云等人可能都相互相识,而任自垣尽管没见过张三丰,但是有可能从丘、卢等人那里获知确实有张三丰这么一个人。可见,《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记载张三丰的事还是真实的。
至明朝中后期,皇帝对张三丰的推崇热情有增无减。明英宗朱祁镇赐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他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也封他为“清虚元 妙真君”,明熹宗加封他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这么多皇帝都在“寻访”张三丰,除了他长寿外,主要是他在道家方面的成就。
张三丰在内炼上的造诣高深,且有很多传世著作。《明史·艺文 志》著录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各一卷。此外,明代有人编辑过张三丰文集《捷要篇》、《道书十二 种》、《古书隐楼藏书》录有《云水前集》、《无根树道情》等。
不愿入朝,并不是张三丰不懂治国之道,而是他认为仙道即长生之道,只不过是世人将它搞复杂了,“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 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居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他还认为,黄老思想与中国儒家学说倡导的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并不相矛盾,还通过张良、诸葛亮、葛洪、徐逊等著名人物的经理,悟出“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
张三丰主张“三教合一”。据《大道论》载:“予以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三教皆统一于“道”旗下。他还阐述了“三教关系”:(《张三丰先生全集》)“儒也者,行道济时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各讲各的妙处,各讲各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喻言之,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
对北宋武术内家派所创的太极拳,张三丰进行了挖掘、整理、提炼、升华,将道的神髓赋予太极拳技,使得太极拳为人们所熟知。
张三丰对于人的养生,指出:人们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此皆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自致亡败,何迷之甚也?
在答成祖的诗中告知成祖,若要长寿,一定要清心寡欲,诗云:“臣居草莽原无用,帝问刍荛若有情。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
面对纷繁的世事,张三丰有自己的人生思想:“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古来方士酿祸,皆因游仙入朝为利之阶。登圣真者,决不为唐之叶法善,宋之林灵素也,前车可鉴矣。”
这种不为红尘富贵所动,修真名山福地的行为,正是道教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淡泊名利、不趋权贵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