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盗墓贼也懂“望闻问切”?

从古至今,各种大大小小的盗墓案总是令人倍感震。盗墓贼为了获取不义之财,不仅破坏文物,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犯罪活动,是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可见,盗墓贼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群体,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群体的成因,生存手段等等信息,才能更好地保护各类有价值的墓葬。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盗墓贼与海外大部分的盗墓贼群体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是一个寄生于传统民俗文化之下的亚文化群体,可以不利用现代各种高科技手段盗墓,而且促使盗墓行为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有历史学家指出,盗墓行为最早起源于私有制社会,但盗墓行为盛行则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时期统治者推行“礼坏乐崩”这一思想开始,古代中国人普遍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人死后还会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所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死后应当带走一些贵重物品,这样才能在另一个世界中过得更好。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身份越是显赫的人,死后的随葬品就越多,越有价值。厚葬从此变成了中国古代一种主流的文化习俗。而厚葬之风盛行后,与死者一同埋葬在墓地里的那些财物则引起了很多企图不劳而获的人的注意,其中的一些人开始付出行动,于是,盗墓贼就出现了。由此可见,中国的盗墓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群体。                                                        

由于这个亚文化群体所从事的行业见不得光,所以,中国的盗墓贼显得很神秘,大部分盗墓贼都是依靠自己摸索经验或者祖传的方式获得到各种盗墓技能。从地域范围、盗墓手段来看,中国盗墓贼可以分为南、北两派,但不管是哪个派别,职业盗墓都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行业技能,例如风水玄学知识、文物鉴别知识以及野外求生知识等等。一般而言,中国的盗墓贼很少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去寻找墓穴的位置,而是采用传统的“望、闻、切、问”者四种方法。

“望”即通过观察地理环境,结合中国古代风水学知识去鉴别墓穴的具体位置。古人在修建墓穴、房屋等建筑之前,几乎都要结合古代风水学知识,认为有些地形能够让人乃至整个家族都得到幸运,有些地方会让人乃至整个家族倒霉。因此,熟悉风水学的盗墓贼可以通过观察地形地势而有效判断大型墓穴的存在与否。据公安部部披露,在2015年侦破的“2015一号特大盗墓案”【1】当中,案件主犯就是通过观察星象、地势等环境信息而准确找到大型古墓、文物遗址,涉案金额高达5个亿。

“闻”可分为两种意思,一是耳闻,二是通过嗅觉识别气味。精通“闻”术的盗墓贼可以通过听风、听雷、闻泥土的气味而准确找到墓穴的位置,甚至可以通过闻泥土味的方式判断出墓穴是否被盗过,或者理解墓穴修建的大概年代。

“问”就是询问。一些盗墓贼为了能够更快的收集到各种相关信息,经常会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出过名人的地方踩点。这些人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目的,又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通常都是能言善辩,而且善于察言观色,通过与当地人交流的方式暗中收集古墓建筑的各种信息。

“切”是一种临阵发挥的手段。盗墓贼找到墓穴之后,需要找准挖洞的准确方位,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有些避免各种事故发生,深谙此道的盗墓贼可以通过观察地形等信息,准确找出椁室的位置。找到了椁室之后,盗墓贼还能有效判断出墓穴中大部分价值较高的文物。

除了具备上述这些技能之外,中国盗墓贼通常还具备一些奇特的工具,例如洛阳铲、定向炸药、绳索等等。洛阳铲是一种类似于瓦筒状的工具,通常的铲夹宽度为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长柄可以任意加减长度,使用这种工具挖土,可以在短时间内挖出地下十几米乃至几十米深的泥土样本;定向炸药则用于挖洞,可以让盗墓贼省时省力;绳索则是用于帮助攀爬或者运送物品。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盗墓行为是一种不尊重死者的行为,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盗墓是一种非法侵吞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尽管历朝历代都用严厉的法律制裁盗墓行为,但中国的盗墓贼一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可见,仅仅依靠法律的手段,根本无法有效遏制这种犯罪行为。要想让盗墓贼这个行业消失,首先要做的事情,那就是让“厚葬”这种劳民伤财的不良风气消失,然后深入挖掘出盗墓贼常用的手段,找出有价值的古墓并且保护起来,最后是各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文物市场环境,建立起完善的文物保护机制,从而让盗墓贼无从下手。
【参考资料】
【1】{《一特大盗墓案主犯被判死缓》《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15日第 04 版)}


注:文章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