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戎狄与中原兵器科技交流的证据:辽宁出土古青铜剑鉴赏

早在4000年前,我国的辽宁地区就已步入青铜时代。辽宁各地区青铜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彼此间又存在着不同程度、非常复杂的内在联系。有学者认为,辽宁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可区分为辽西平原、辽西山地、辽东南部、辽东北部四个主要区域,划分为夏至早商、商代晚期、西周至春秋、春秋到战国四个阶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时空构架体系。而作为青铜文化象征的重要器物之一青铜剑,在辽宁也有不少的考古发现。

古代,北方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的形制主要为分成两种。一种是剑柄与剑身连铸地一起的匕首式短剑,主要分布在蒙古大草原东南部边缘,包括山西、河北的广大地区。这种早期青铜短剑是匕首式,而到了春秋晚期,青铜剑的制作比较成熟,中原地区的青铜剑剑身普遍被加长。

另一种是曲刃式短剑。 曲刃剑广泛分布于东北地区,其最早出现不晚于中原地区的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最晚则可到战国时期。曲刃即青铜剑的刀刃为曲弧形,两边刃中有明显凸起的节尖;曾在辽宁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发现。据了解,辽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中部分礼器风格与中原相似,部分兵器如北方戎狄民族使用的琵琶形曲刃剑有地方特色。日本学者把这种短剑称为"辽宁式铜剑",中国学者则称之为"双侧曲刃短剑"、"丁字形青铜短剑"或"短茎式曲刃短剑"。

至于青铜短剑的起源则有不同的观点,如“辽西起源说”、“辽东起源说”等。青铜短剑在辽西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以后相沿使用了800年之久,而近年在沈阳北崴遗址出土的青铜短剑,进一步对东北系青铜短剑的起源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1991年5月,辽宁绥中县飞机场出土了一柄曲刃青铜短剑,剑身长,前锋锋利,制作精美,脊成直线,斜从而宽,剑锋部剖面呈菱形,为绥中地区首次发现。绥中矾石、肖家等出土的青铜剑与朝阳十二台营子墓、锦西寺儿堡老边屯遗址、宁城孙家沟遗址等地出土的同类同一时期青铜短剑的形制、造型相近,与上述地区的T形剑柄纹饰形制相近,如三角锯齿鳞纹、人字纹、勾连雷纹等,皆为辽西地区青铜文物常见纹饰,学者推测其年代为春秋中期至晚期的。

在本溪的沙窝石棺墓、东沟石棺墓也发现过青铜剑,后者剑身两侧还刻写有铭文,只是无法辨识。

沈阳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杨士街郑家三委青铜东巷各有特23号,这里曾一次性出土了70多件青铜器。

这青铜短剑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这就有很多猜测了,有的说是东胡、秽貉等古代中国北方戎狄民族的遗物。

由于沈阳地区曾是燕国辖地,也有人认为,墓主很可能是燕国派驻的官员,或者是当地部族军事首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娴清,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