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白天热得没精神,晚上热得精神病。
面对被烧烤和小龙虾统治的北京夜市,很多南方人开始怀念家乡夜市上琳琅满目的美食。
多少南方人到了北方才意识到,引发南北之争的不只有粽子是该吃咸的还是甜的、干煸豆角到底算不算青菜以及过年到底吃汤圆还是吃饺子,还有夜生活。
北方人真的不太过夜生活
如果你在晚上11点左右走在北方城市的街头和南方城市的街头,会有极为不同的感受:
一个非常安静,如果附近没有个麦当劳肯德基或者便利店找个吃的都费劲;另一个则热闹非凡,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10点多还在成都的火锅店外排队等着吃火锅的人,大概很难理解北京商场9点50就开始清场的行为,但要是把他们送去8点多连公交车都没有的东北,可能逼疯他们的不是零下20度的气温,而是为什么没有组团吃夜宵这件事。
▲广州上下九步行街夜景
你可能会反驳,北京有三里屯啊,每天早上四五点才消停,大东北也有酒吧街啊,怎么就说北方没夜生活呢?别着急,我们来看看大数据怎么说。
2017年,《第一财经周刊》发布了一份《中国城市夜生活指数排名》。
这份榜单以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地铁平均运营时长、城市公交夜间覆盖范围、TalkingDate活跃设备夜间使用量占比、滴滴夜间出行活跃度和城市里的酒吧数量这五个维度收集了相关数据,得出一座城市在夜间的活跃程度。
根据这份榜单,夜生活指数排名前20的城市中,南方城市占了17个,北方城市仅有北京、青岛和西安。
而在排名前50的城市中,只有9座北方城市,剩下41个全是南方城市;前100名里,北方城市15个,南方城市85个。
按地区划分的话,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没有一个城市进入了前30,排名最靠前的沈阳市33名。夜生活指数最低的城市也在东北,是吉林省的白城市。
东北的36个城市里,只有4个挤进前100 ,29个城市排名在200开外。
笑傲榜单的无疑是华南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这里48个地级市中,只有7个城市在100名之外,仅有海南省三沙市排名在200名以外——这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陆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含军警)只有2500人的地级市。
▲夜晚的三沙市永兴岛
可即便这样,它的排名居然也比面积2.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5.53万人的山西省忻州市高(三沙市排296位,忻州排297位)。
而最喜欢夜生活的省份必属广东无疑,广东全省21个地级市中,19个排名在前100名以内,其中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都在前10的行列。
最不喜欢夜生活的大概是黑龙江了,全省13个地市中,除了哈尔滨排在第66位,剩下的都在250名开外。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北方人这么不爱过夜生活?
天气太冷,干嘛出门?
气候是影响人们夜间是否外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北方人来说,他们不是不想过夜生活,而是他们一年大概有半年晚上真不想出门。
中国的南北方传统上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的。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不但在地理上、也在人文上将中国东部分为南北两大块,同时还是中国1月份0℃等温线的分界线。更重要的是,上世纪50年代,这条分界线成为中国集中供暖的分界线。
没错,就是这条线让江苏省徐州市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又在包邮区、又有集中供暖的城市;也是这条线让冬季会遭遇带有魔法属性的湿冷攻击的华东到西南地区,以及平均海拔3000+、夜里气温跌破冰点的西藏,没有集中供暖。
▲秦岭-淮河一线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冬季采暖地区室内温度为16℃~24℃,这意味着只要你生活在集中供暖地区,你家冬天的最低温度必须达到16℃。
这意味着,对于10月份就开始供暖的东北地区来说,室内外温差达到30度简直是家常便饭。于是,就像那首歌里唱的那样:“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想想吧,在哈尔滨平均-19℃的1月,你是愿意烤着暖气、穿着短袖在家吃着冰棒呢?还是愿意迎着冷风、裹着羽绒服出门吃烧烤呢?
▲哈尔滨月平均气温,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
在冬天动不动来一阵8级大风、裹着风吹雪的新疆,你会不会选择出门呢?
而对华南地区的人民来说,虽然没有集中供暖这种福利,但是遭遇超强寒流被“冻死”的机会也不多,在温暖的“冬日”不享受夜生活干嘛呢?
▲广州月平均气温,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
其实比较惨的反而是又不包邮、又不供暖、冬天平均气温还在5℃上下徘徊的长江流域的民众们。但对于西南地区的人来说,火锅是他们冬日最好的慰藉:一顿火锅不保暖,那就再来一顿。
白天不懂夜的美,天黑早也怪我咯?
另外一个可以影响夜生活的因素是:时差和纬度。
别笑,这是影响中国人夜生活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别忘了中国是一个横跨了五个时区的大国。
这意味着,当位于东九区的黑龙江省抚远市已经是晚上11点的时候,位于东五区的新疆喀什的真实时间才是晚上7点。但是由于中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北京时间,所以在钟表上,抚远和喀什都是晚上10点。
所以,抚远(黑龙江省)人民应该睡觉的时间,喀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太阳还没下山。
另一方面,由于纬度原因,中国北方冬季白天的时长比南方短。
以哈尔滨为例,哈尔滨冬至日(12月22日)的日出时间是7点12,日落时间是15点52;而广州同一天的日出时间是7点04,日落时间则是17点47。
天黑这么早,加上外面又冷又没有人,出门干什么?
这直接导致中国的夜生活程度,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西部比东部更活跃,南方比北方更活跃。这也是很多西南地区二线城市比北方城市更为活跃的重要原因。
出门不方便,那就宅吧
所有夜猫子high到最后的结果,都还是要回家的,毕竟不是所有夜猫子都能从晚上六点逛吃到第二天早上6点,然后再坐早班公交车回家补觉的。
然而夜间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又成了北方人民心中的痛。
首先是地铁,截至2017年末,中国内地共计32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并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超过4000公里。然而,这些城市中,平均运营时长排在前20位的,仅有北京、西安、沈阳、天津和青岛5座北方城市。
而22点至次日6点的夜间公交系统呢?
在全部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只有深圳的夜间公交覆盖率超过了一般以上,覆盖了城市54.32%的地方。上海的覆盖率是45.17%,包括上海在内,夜间公交覆盖率在25%以上的城市有6个在包邮区。
北方城市呢?实在不好意思,覆盖率最高的北京,都还不到30%,其他北方城市的窘境可想而知。东北很多地方的公交车晚上9点甚至在冬天晚上6点就收工回家了。
至于打车这件事,滴滴打车的夜间出行指数显示,广东是全国最爱打车的地方。排名前10的城市除了福建泉州之外,全是广东的城市。
所以,对大部分北方人来说,地铁没有、公交没有、打车不便……晚上出门这事儿,还是暂且放下吧。
归根结底,这是个经济问题
实际上,夜生活体现的是人们在工作之外、自由支配时间的生活的丰富度。
通常来说,城市级别更高,夜生活的丰富程度会更高,这与城市中的人群结构和商业资源结构都有很大的关系,是供需互动的结果。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比一下中国城市的GDP排名、城市电影票房排名等表单,也会发现这些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与夜生活指数排名有着不小的相关性。
▲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GPD排名(前20)▲2018年上半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排名(前20位)
另一方面,室内娱乐场所的多寡,也会影响城市夜生活的丰富度。
以酒吧为例,调查显示,全国只有上海和成都两座城市的酒吧数量超过了1500家,以后海和三里屯酒吧街闻名全国的北京都没挤进前三;而86%的城市酒吧数量没有超过300家。
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全国只有头部城市的酒吧数量能大致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除了看电影和泡吧,城市夜生活还包括“夜宵烧烤大排档”这些流动性强难以统计但很重要的生活行为。
事实上一个城市的夜市的繁华程度,也可以反映出这座城市的夜生活的丰富度。这也是为什么像广州、成都、上海、北京这样的美食之都,远比只有烧烤和麻辣烫的东北,具有让人觉得更为丰富的夜生活。
不过,也有很多在北京生活的人表示:不是不想过夜生活啊,只是簋街的小龙虾真的贵得吃不起了啊。
参考资料:
1.项维肖、毛怡玫:《在你的城市有丰富的夜生活吗》,《第一财经周刊》,https://www.cbnweek.com/articles/normal/1834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3.蒋肖斌:《城市星空下:更包容更多元更多吸引力》,《中国青年报》(2017年8月29日),https://zqb.cyol.com/html/2017-08/29/nw.D110000zgqnb_20170829_6-08.htm
4.魏一骏:《中国内地32城市开通轨道交通 运营总里程居世界第一》,新华网,https://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7-12/01/c_1122044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