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方强盛的匈奴到哪里去了?

近些年来,一些匈牙利人自称是“匈奴后裔”,并要求官方承认其少数民族地位。那么,他们的先祖是否真的是中国北方的匈奴人?匈牙利人和匈奴人是否有关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匈奴这个民族是怎么来的。

关于匈奴的起源,据《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在这里,司马迁认为淳维是匈奴人的始祖,是夏朝人的后代,与中原人、秦人、楚人、越人、西南地区的夷人等同宗同源,都是炎黄子孙。

对此,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引证了两种关于匈奴祖先更详细的注释。即:一、张晏:“淳维以殷时奔北边”;二、乐彦的《括地谱》:“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而司马贞自己则认为:“其言夏后苗裔,或当然也……则淳维是其始祖,盖与獯粥是一也。”

实际上,司马迁之说及《史记索隐》的解说都并不一定完全可靠,不过可以 看出北部各部族与夏商族的关系密切。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鬼方”、“薰鬻”、“猃狁”即为匈奴人的直接祖先;与之联系密切的还有戎,有燕京之戎、翟羱之戎、翳徒之戎、太原之戎、朐衍之戎,以及条戎、骝戎、犬戎等,其中犬戎就是猃狁。

王国维的说法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

按照王的说法,那么以上那些不同的名称,实为同一游牧族类的不同部落集团,其活动范围一般在在大漠南北至大青山南麓、陕甘晋冀北部及河套等地区。

这些部族都是游牧民族,生活来源主要靠牧业和狩猎,且各部族之间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势力范围。为了利益,部族与部族,以及部族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

商朝时,北方各部族开始强盛,时常入侵商朝疆域,掠夺商边域,双方发生过激烈的冲突。甲骨文中就有很多记录,如:“晉方出,侵我示繁田七十五人”; “土方征于我东鄙二邑,晉方亦侵我西鄙田”;“土方侵我田十人”;“晉方征于我奠豊”。 当然,也有商朝反击的记载,“己酉卜,贞王正晉方,上下若, 受我又”;“贞勿正晉方,上下弗若,不我其受又”;“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等。

至西周时,北方部族与周王朝的冲突升级。周先祖古公亶父就是受北部薰鬻、戎狄的威胁,被迫带领组人南迁于岐下(陕西周原一带)。《史记·周本纪》载: “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 …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 止于岐下。”《虢季子白盘》铭记载虢季子白大破玀犹:“唯十又二年正月初吉 丁亥,虢季子白作宝盘。丕显子白,将武于戎功,经维四方,搏伐玀狁于洛之阳, 折首五百,执讯五十。”

自夏商周以来,北方部族与中原王朝发生了激烈的战争。西周末年,西戎、 犬戎与申侯伐周,在骊山下杀了周幽王,迫使西周王朝迁都洛阳。

与此同时,北部的这些部族内部也是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到了公元前3世纪,有一个民族脱颖兴起,这就是匈奴民族。《史记·匈奴 列传 》载:“自淳维以 至头曼千有余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 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

可知,匈奴民族是北部余戎、鬼方、晉方、猃狁等部族在内,经过漫长岁月 融合而成的部族。

在秦朝建立前后,匈奴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单于庭于现今阴山地区。公元前214年被秦击败后,匈奴北退七百公里,放弃鄂尔多斯高原和乌加河河套地区,主要活动在阴山山脉及其以北地区,以秦长城与中原为界。

在第一代单于头曼带领下,匈奴趁秦统一六国,无暇北顾之际,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政治、军事势力大大增强,之后成为秦朝的心腹大患。《秦始皇本纪》载: “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秦亡后,中原地区战事频繁,北方防务较弱,匈奴得机发展壮大,并向四方扩张。头曼的儿子冒顿单于,是匈奴第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杀父而立,兼并东胡,带领匈奴走向强盛。至西汉初年,匈奴辖地北至贝加尔湖、叶尼塞河流域,西至山南北,东至辽东平原,南至山西、河北以东的广大地区,“ 控弦之士 三十余万 ”,分为左 、右两部,“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又置二十四长,“诸二十 四 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 … ”,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强大的游牧族军事政权。

甚至高祖刘邦就曾被匈奴包围在平城白登山七天。随后,“和亲”成了汉应对匈奴威胁的基本国策。

自武帝起,汉王朝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文化,开始通过战争迫使匈奴服从于统一。到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内部矛盾突出,纷争不断,加上连年战争、灾荒,匈奴政权分崩离析。公元前57年,有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匈奴政权第一次大分裂。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自朝见汉帝,表示归服,匈奴社会再次大分裂。

到公元48年,再度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附汉朝,定居朔方、五原、云中、雁门诸郡,与汉族杂居。三国时,曹操又将南匈奴分成了五个郡,自此南匈奴民族在历史上彻底消失了。

隋朝统一后,逐渐汉化匈奴人成为了真正的汉人,并且改姓如下:

义渠、公孙、乌氏、卜、兰、隆、范、赵、乘、王、郝、高、昆、乌、稠、复、伊、董、驹、成、先、韩、郎、宇文、张、郭、陈、靳、马、李、冯、麻、曹、金、梁、刘、独孤、路、毕、姚、郁、黄、治、封、兰、彭、盖、盂等。

而北匈奴则不断西迁。

我们再回到前文问题,如果匈牙利人和匈奴人有关系,那么这支匈奴人就是西迁的北匈奴。问题是北匈奴西迁最终到了哪里呢?

最早指出匈人即为中国历史上的匈奴的学者是十八世纪后期的法国学者德·揆尼。不久,英国历史学家吉朋又把德·揆尼的说法写入其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不过遗憾的是,两人都没有考证出匈奴人西迁的具体过程。

实际上,十九世纪前,匈牙利史学界普遍认为自己的民族与匈奴人是亲戚。十九世纪前期,匈牙利著名学者克勒什·乔莫·山多尔前往中亚和中国寻根。

不过,到奥匈帝国成立(1867年)前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当时有一个历史学派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支持下,依据语言学研究成果认定匈牙利语属芬兰-乌格尔语系,提出匈牙利人的祖先同芬兰-乌格尔民族较亲近,与匈奴人没有关系。最终这一观点被官方采纳。

时至今日,匈牙利官方历史认为,匈牙利人祖先最早来自欧亚大陆交界地带乌拉尔山麓附近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既不是匈奴人,也不是匈奴人的亲戚。

至于西迁的匈奴人到底去了哪里,还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