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的动手能力。
近日,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官方公布的竞赛单元入围名单。在众多来自全球的电影佳作中,竟然有3部国产VR(Virtual Reality)动画榜上有名!它们分别是科幻未来感十足的《无主之城》、传统神话主题的《烈山氏》,以及可爱风路线的《地三仙》。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宣传海报。(图片来自威尼斯电影节官网)
也许你觉得这是个新鲜事,但作为新兴的电影艺术类别,VR已经在去年正式加入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竞赛单元。这也是历史上首个国际主流电影节的创新之举。
谁曾想到,从《火车进站》开始后的百年发展,电影视听形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向着成熟方向演进。终于,我们迎来了VR技术。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模拟,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
(图片来自pixabay)
VR入门级“体验套餐”
很多想凑热闹的“吃瓜群众”表示,玩过VR游戏,看过VR电影,自己也想体验一把VR制作的乐趣,但苦于没有技术基础,可怎么办呢?
别担心,这里有一款入门级的VR“体验套餐”供你享用。
转转镜头,你的视线也会随之扭动,那就是360度的全景视角。Google开发的一款相机APP——Google camera——便自带这一全景摄像模式。你固定站在一点,随后360度拍摄周边场景,软件会通过图片拼接,自动形成立体的画面。
在手机应用商店里下载Google camera,用这个APP拍摄示意图。(图片来自手机截图)
这就完成了VR摄影的基本第一步。单调平面的图片可撑不起VR的科技感。这就需要景深(DOF)信息,来凸显立体性。
什么是景深?这个摄影界的专业概念说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简单来讲,就是你能明显感知到画面中物体的远近距离。通过画面中物体位置的营造,我们就能感知到,自己置身于一个三维世界,而非平面。具体操作起来,你可以把想拍摄的环境进行简单的布置,比如:故意把这本书放在眼前,那个花瓶搁在远处。
可是,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力气,制造景深效果呢?其实,这是在为VR的特殊之处——交互性做铺垫,即添加一些互动多媒体元素,比如一只手突然伸向你,几只鸟从你身旁飞过。这些都会增添观影的个人体验感和代入感。
以上就是真人版的VR拍摄“体验套餐”,你还喜欢吗?
VR动画制作需要“真功夫”
当然,如果是VR动画,那么当中的制作过程要复杂得多。从角色、场景的3D建模,到动画效果呈现,再到特效加成,以及后期阴影、灯光、交互渲染资源,都是耗时耗力的功夫活儿。
本次入围的《烈山氏》的制作团队Pinta Studios表示,为了实现性能优化的极致,《烈山氏》延期3个月完工,整个团队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烈山氏》宣传海报。(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这次的动画作品使用较多电影特效工具,通过游戏引擎制作,是一次技术上的更大转变。“有时候我们的特效已经做到电影级别,结果游戏引擎实时渲染跑不动,最终只能忍痛割爱去做一些牺牲,这也导致项目制作周期不断延长。”[1]制片人雷峥蒙说。
精工细作的匠人精神,也为《烈山氏》带来了别具一格的VR视觉体验效果,难怪会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专业评委青睐!而相比之下,在资本助推的电影市场下,产生了很多假3D或者假VR影片,惹来观众连连吐槽。这就是因为在以上提到的一些环节中,制作方未能保质保量进行逐帧设计,从而出现了失真、掉帧等问题。
对VR电影的质疑声音
尽管VR技术在电影界有如新宠一样饱受青睐,但有经验的电影人依旧对其持质疑态度。
首先,叙事视角。在参加电视台活动中,奥斯卡获奖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对VR冷眼相待。他表示,VR适合游戏或电影短片,但就长篇叙事而言,当前的技术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2]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为什么大导演会下如此结论呢?原来是因为叙事角度的问题。众所周知,我们常见的电影拍摄视角丰富多样:有借助“角色之眼”的主观视角;也有正、反打镜头的第三方视角;还有全知全觉的“上帝视角”……它们的自如切换,为视觉叙事打下基础,让观众能够在单一的场景中坚持看完,而不觉得单调乏味。
但VR视角只能提供一个视角,因为切换视角,便意味着需要切换镜头。这对于全程线性跟进的VR技术来说,是完全矛盾的另一面。所以我们日常见到的VR电影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上帝视角”,静止在一个地方观看整个故事发展过程,没有镜头运动,你像是个不能动弹的植物人;第二种是“主角视角”,也就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第一人称视角”。随着主角的眼睛,我们进行观察,这种视角非常容易加速视觉的疲累感。如果再添上枪战大片的互动场景,那么长时间盯着屏幕的你,小心会因为画面持续且剧烈抖动而产生晕眩和呕吐感觉。
其次,叙事连贯性。除非是追求艺术性的一镜到底,通常我们看到的电影都需要转场(transition)和过渡,也就是从一个场景切换到另一个场景。然而,如上文所说,这还是VR技术的“死穴”。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转场的方法叫做“失明”,官方叫“blink to black”。也就是模拟人眨眼的过程,进行场景切换。具体实现来讲也较为简便,画面全黑1至3帧(11ms到33ms),模拟人眨一下眼的短暂失明状态,当再次睁眼时,则呈现新的画面。
但这样的转场方式使用太多,会造成审美疲劳。看了90分钟电影的你,会不会觉得累呢?
最后,构图美感缺失。当一幅画卷展开时,我们能够清晰感到布局和结构的美感,左右对称、上下居中,美丽的构图也为电影的叙事营造了良好的观感。但VR电影的全景摄像范围则打破了平面维度,摄影师想在360度呈现全新的画面质感?难度不小啊!
此外,如果处理不当,弧线扫视也会把事物进行变形和拉伸,失真的帅哥美女,你还爱得起来吗?
VR动画《Pearl》,你能看出男子是坐在一部车里吗?(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谷歌ATAP部门负责人El Guerrab曾分享自己的反思:“我们刚刚 ‘失去’了一百年有关取景、构图和蒙太奇手法的知识。那么该如何在VR中讲故事,让其拥有和电影一般的影响力?”[3]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更好的解答吗?
[1]平塔新作《烈山氏》:用VR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邀界网
[2]参考消息网,在最新一波技术浪潮下,年逾百岁的电影和影院是否会消失?
[3]参考消息网,在最新一波技术浪潮下,年逾百岁的电影和影院是否会消失?
作者: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