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少有人知的是,人类之所以发现疫苗的奥秘,竟然是因为一头乳牛,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也以此为灵感,替病人注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剂狂犬病疫苗,揭开现代疫苗历史新的篇章。
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药厂最近曾在在法国巴黎的科学博物馆发现宫举办巴斯德特展,介绍这位人称“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路易·巴斯德传奇性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公共卫生的巨大贡献。
巴斯德出生在法国东部一个名为汝拉的地区,父亲是一名皮鞋匠,21岁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求学,也开启了他的微生物研究之路。
在一次因缘巧合之下,他仔细研究起酸奶的发酵过程,发现牛奶之所以会发酵是因存在酵母菌,之后,他利用鹅颈瓶存放肉汤的实验,证明了细菌才是让食物腐败的主因,推翻了生命可以无中生有的“自然发生论”。
巴斯德虽然是细菌专家,但第一个发现疫苗奥秘的却是一名在法国乡村行医的医师爱德华·詹纳。
在18世纪,正是天花病毒肆虐的时代,每年夺走数百万条宝贵性命,但当时却有传闻指出挤牛奶的女工几乎不会感染天花,引发了詹纳好奇。
在一次考察中,詹纳发现许多乳牛都会感染牛痘,牛的乳头上长出脓包,许多女工虽然曾遭感染,症状却不严重,短短几天就会康复,而且感染过牛痘的人几乎没人染上天花,詹纳以此推断牛痘和天花病毒有关。
詹纳尝试将牛痘脓包的脓液打到一名男童身上,男童仅小病几天就痊愈,后来即便再注射天花脓液,男童也没出现任何症状,证实打了牛痘疫苗可以产生对抗天花的免疫力,也因此现在的疫苗接种一词便是来自拉丁文的牛。
这项突破给了巴斯德很大的启发,他开始尝试利用类似的原理,制作出鸡瘟、炭疽病疫苗,拯救法国畜牧业。随后他将染病的兔子脊髓挂在瓶子中,削弱病毒毒性,并且注射到健康的狗身上,每一天都注射比前一天强一点的病毒,发现这些狗都没有发病,但这项技术始终没用在人的身上。
直到1885年,一名母亲带着被狂犬病狗咬伤的儿子前来求救,巴斯德虽然对自己的疫苗有信心,但毕竟是头一回用在人类身上,后果不得而知。
眼看小男孩命在旦夕,他决定放手一搏,打下人类第一针狂犬病疫苗,过了3个月小男孩依旧没有发病,后来他以这个疫苗多次治好被狂犬病狗咬伤的病人,巴斯德一举成名,各国的病人慕名蜂拥而至。
巴斯德虽然不是世上第一个发现疫苗的人,却是首位找出疫苗原理的人,启发世代科学家投入疫苗研究行列,也开启现代疫苗先河,造福无数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