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北京话的国语,是如何诞生的?

国语即汉语,是中国通用语言,也是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很多国家,首都一带通行的语言往往形成了该国的国语,比如日语以东京音为标准。其实中国的国语,都很像中国自元明清600多年来的首都——北京通行的北京话。(但并不代表北京话是从600多年前一路延续下来的)。不过,国语其实与北京话是不同的。

通常,首都是一国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影响力遍及全国,首都一带通行的用语自然而然会形成国语,古代称为雅言,或叫“读书音”。国语能够建立对话的标准,做为沟通桥梁,联系着全国各地的人民。为了达成国语此一目的,中国历代许多皇帝十分重视推行国语,而推行的办法不外乎是派遗使用雅正读书音的人至全国各地进行语音导正教育。

当初孙中山的中华民国刚建立的时候,也不例外有有志之士想要建立一个可以通行全国的国语,但使用的并不是北京话;当时的知识分子想要“设计”出一个好学的语言以通行全国。

民国8年(1919年),即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教育部设立了一个推行国语的机构:“国语统一筹备会”,邀揽许多学者参与,其中包含胡适、蔡元培、林语堂等知名人士。民国9年,教育部公布《国音字典》,作为全国的标准音,其中的字音以“读音统一会”审定的普通音为依据。

虽然有个统一语言的流程,但大家对国语的“设计”各有各的想法,因而产生很多歧见,比如“京国之争”;有一派人想以北京本地人使用的语言为国语,有一派人认为国语应以“读音统一会”决议的语音为准。无论如何,语言毕竟难以由政府自上而下统合,现今流通的国语是由许多语音系统不同的人,互相融合彼此语音而形成的,不过中国南方人与北方人所习惯的国语是不太一样的。

基本上,国语是在北方官话的基础上建立的。为何是北方官话?因为官话的使用人口最多、通行区域最广,从东北地方到华北、华中至西南方的云贵地区都使用官话;而且,北方官话的语音系统简单易学,像国语里的韵母仅30多个,而客家话、福州话却有50多个,广东话更多。另外,明清以来盛行的白话小说往往依据北方语言来创作,无形中增加了北方语言的影响力,这也有助于北方官话通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