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都研究什么?可能也适用于压力大的你

变态心理学又称“非正常心理学”,当然这里所谓的“变态”,是指“心理的有别于常人的不正常状态”,并非大家用来骂人的那种“变态”。变态心理学又称为异常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从异常、正常状态的对照中摸索人的心理本质,也借此研究心理对大脑、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又与精神病学有紧密联系。相对的,精神病理学看似心理学范畴,实则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评估且治疗心理疾病,而其临床资料有助于变态心理学的发展。

虽然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异常的心理,但仍有所不同。精神病理学是从医学角度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预防的方法。变态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异常心理的致成过程和其原因与发生机制。变态心理学除了会研究精神障碍者之外,还要研究非精障人士和正常人在罹患疾病或其他特殊情境下出现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换言之,两者研究的着眼点不同。

什么样的情况可称为“变态”?

关于正常或异常的心理,心理学有三个判断原则:

一、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否出现幻觉、妄想,或是否有自知能力,即对自身精神状态的判断能力。

二、心理活动的协调性:认知、情绪与行为是否协调。用白话说,如果遇到好事反而不开心、遇到坏事反而有高兴的反应,这就是心理活动失去协调性。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有时人的行为、状态会与过往大不相同,本来开朗的人变得阴沉、本来乐观的人变得悲观,这就是失去了人格稳定性。

人的心理异常有许多方式的外在表现,比如知觉障碍、注意力障碍、记忆力障碍、情感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等。在现代高压的生活中,过度的压力可能都会对心理造成严重影响,进而造成心理异常。

能否适应社会也是评估方式之一

“社会适应标准”也是变态心理学某一面向的判断准则之一,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提出了十项社会适应标准:

  1. 适应能力是否足够;

  2. 是否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

  3.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与否;

  4. 与现实环境是否保持接触;

  5. 能否保持人格的完整;

  6. 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否适度发泄与控制情绪;

  9. 能否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能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由这些评估标准来看,可发现其实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并不仅止于那些骇人听闻的变态罪犯,许多人可能在上述的标准中都有所缺失。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心理状态与过往不一致就是心理异常,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心理状况,只要情形不严重,或是持续时间不长,都仍在正常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