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日本的动画难以在海外得到认同的理由之一,是日本人的作品都是凭感觉而非依逻辑来创作的。在海外,不讲求逻辑的作品似乎是行不通的,所以宫崎骏动画在海外应该也是难以被理解的。
然而就像《千与千寻》(千と千寻の神隠し)夺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片那样,宫崎骏导演的作品现今在海外也有相当高的评价,有一部分人是说因为宫崎作品被视为是按照他天才般的感性而诞生的, 能给人带来非常舒服的感受,因此就符合逻辑了。
换句话说,宫崎骏作品会受到世界认可,是因为正确地描绘出人脑与视觉构造容易辨识的形象,也就是画出来的东西让人感到舒服,这是日本著名动漫作者铃木的解释。我在别的场合向庵野导演提起铃木先生上述的这番话,他听了之后所发表的感想也非常有趣。
庵野秀明导演曾经评价说:“那为何宫崎骏有办法正确的画出让人感到舒服的影象呢?我想他应该只是将眼睛所见的事物,直接画出来而已,也就是说,他将脑接收、理解到的资讯,直接整个画在纸上,结果就画出了人脑容易理解的形象,我认为,这就是宫崎骏的秘密。”
这么说来,他并不是有意识地去画出能够让人脑容易接受的图画,只是普通的人无法依脑中所认知的去绘制图画,而宫崎骏无意识中却能达到这件事,这便是他的才华所在。
按照庵野秀明导演的说法,宫崎骏完美实现了脑中最极致的写实主义。
为何隆妮雅眼中的树木特别大?
宫崎吾朗导演的动画电影《强盗的女儿》,片中的树木常在不同的场景中忽大忽小。比如,小女孩隆妮雅眼中的树木会画得特别大棵,而她在奔跑时,背景的树木就没那么大。
吾朗导演表示:“这个场景树木会特别大是因为在隆妮雅眼中,树看起来真的就是特别大。对隆妮雅而言,树就是大的。比如对成人来说没什么特别的绝壁,从儿童的视点来看,感觉就像是要掉到地狱之底般,是心理式的感受。”
换言之,以夸张来形容并不正确,应该说是“主观地如此解释眼前所见”才对。
实际从视觉构造来说,人所见的世界并不像照片呈现那般。在生物学上,人的眼睛会将越靠近眼前之物看得越清晰,周围反而是模煳的。人眼的构造在越接近视网膜中心,视觉细胞便会更密集分布。
人会以认为重要的事物为中心,将眼睛定焦于此,如此一来,从视觉细胞的构造来看,便很理所当然地会将重要的东西放大来看。
实际上,定焦所在之物会被看得很仔细。因此,在人的主观上,注目的东西看起来就会比较大,对于喜欢的东西,我们会特别注意看是很理所当然的,也因此,我们注意的东西看起来特别大,从人的视觉构造来解释,也非常合理。
宫崎骏将飞机画得特别大,并不是他要夸张地表现其特征,应该是在他的脑中,飞机本来就这么大。依照(作者)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让人物放大缩小,在日本漫画或动画的世界里很普遍,对观众而言也很自然、不会感到奇怪,最可能的解释应该就是对人脑而言,这是容易理解而接受的吧。
比如大家在欣赏《幽灵公主》这部作品的时候,是否注意到片中出现的狼神莫娜,会随着情节需要而自在地变大变小?
其实海外的动画或漫画不太会有这样的夸张的修饰手法,然而在日本的动画或漫画之中,不论是时间、空间都是可变幻的。顺带一提,在铃木先生解说之下才明白,原来好莱坞电影《黑客帝国》也采用了这种手法。
为何吉卜力的飞机比实际拍照的看来更有压迫感
如此一想,我们可以知道人脑并不是直接照内容信息原本的样子理解,而是将它转换成人脑容易理解的形态才进行理解。这么说来内容的信息量与人脑认知时的信息量,应该是两回事。人脑所认知的信息量正是主观信息量。内容不论再怎么真实,未必就是含有许多人脑所认知的主观信息量。
我们在看真人电影时,其实也不是直接看着所见的整个影像,反而由于真人电影的客观信息量过多,接收到脑中时,会将无用的信息丢掉。因此淘汰选择之后所留下来的信息量与动漫相比,可能还更少。
与真人拍摄真实的飞机相比,宫崎骏导演所画的飞机给观众的影像更加鲜明,会有这样的现象,是由于宫崎骏导演将符合脑中认知、更加纯粹的飞机直接画了出来;相对的,真人拍摄的飞机拍到了很多其他东西在里面,我们在观看时为了排除这些不必要的阻碍,反而只能看到很空、很虚的飞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