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从概念到专用地名

提起南京,相信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一定是那个拥有着中山陵、玄武湖、秦淮河的江苏省会南京市。不过,中国历史上“南京”的名号非现在南京市所独有。

东汉时期首次出现的“南京”城

东汉延续了王莽新朝的政策,继续以长安为西京、以洛阳(当时改写为雒阳)为东京,另外,由于刘秀一支宗族在西汉中后期便定居南阳,南阳也便被视为东汉帝乡,为了优待在南阳地区的官民,东汉便以帝乡南阳为“南都”,也被称作“南京”,因此,东汉时期的南阳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南京”城。

曹植在《汉二祖优劣论》将称南阳为南京:神光前驱,威风先逝。军未出于南京,莽已毙于西都。破二公于昆阳,斩阜、赐于汉津。

北京也曾叫做“南京”

到了再度实现长期大一统的唐朝,唐肃宗为了预防安史之乱可能造成的唐室偏安,先后短暂地在长江流域设置了两个“南京”(时称南都),从而在长安、洛阳再度落入河北藩镇之手后,有个南京作为战时首都,保得一时平安。公元757年十二月,唐肃宗将蜀郡升格为南都成都府(即南京),至公元760年五月便罢除了成都的“南京”称号。公元760年九月,唐肃宗又将荆州升格为南都江陵府,几个月后便取消这个新“南京”。

所以,唐朝的“南京”一共加起来只存在了三年,分别由成都担当了两年半,由江陵(湖北省荆州市)担当了几个月。另外,在五代十国之中,有一个以唐朝自居的政权,也设置了南都(南京),它就是南唐所设置的南都南昌府(958年至975年),作为南唐首都江宁府的陪都存在,用来控制南唐在赣江流域的领土,所以南昌也成了一座曾经的“南京”城。

唐代以后,辽、北宋、金三个政权先后实行了比曹魏与唐代更加稳定的“四京制”或“五京制”。

辽朝设置了上京临潢府、西京大同府、东京辽阳府、南京幽州府、中京大定府,其中辽朝南京幽州府便位于今天的北京市。辽朝以幽州为南京,是因为幽州是辽朝所接收幽云十六州的东部重镇,也是辽朝整体版图的中南部首府,更是辽朝攻防北宋的东路要道,所以必须用一个“京”的“行政编制”来镇守,这就把“南京”的行政级别给了幽州,使得如今的北京市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既当过“南京”、又当过“北京”的城市。

明朝至今“南京”成为专用地名

明代的南京城,即是今日为世人所熟知的江苏省南京市。1356年,朱元璋攻下元朝的南京城,他将南京城的名字由元朝的“集庆路”改为“应天府”,以此为根据地。1368年,朱元璋称帝,应天府也改名为南京,十一年后再度更名为“京师”。不过,永乐十九年(1421年),永乐帝将首都迁移至北京顺天府后,遂称应天府为南京,南京之名也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