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的原料原本是植物,为什么会被人工香料取代?

流行全世界的可乐饮料,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料,其实是“可乐树”,1920 年代在上海销售,中文起初取了一个“蝌蝌啃蜡”的怪名。后来,人们发现可乐果内含大量会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于是 1955 年后可乐饮料便改用人工香料替代。

可乐果的种子

生活中的咖啡、可可等饮料,人们大多知道是由植物制成。可是还有一种畅销全世界的碳酸饮料──可乐,却较少人认识它的原料“可乐树”。

1772 年,英国化学家卜利士力,在啤酒厂里发明了碳酸水,并发现气体溶入水中会有特殊的口感。碳酸水即大家所熟悉的气泡水。除了特殊口感,一开始气泡水与碳酸饮料甚至被认为具有药效而流行,十九世纪也于美国热销。

此外,葡萄酒中加入古柯碱也是十九世纪常见的补药。1863 年法国化学家安杰洛.马里亚尼发明了第一支连发明大王爱迪生也十分喜爱的古柯葡萄酒──马里亚尼酒。

美国的药师约翰.彭伯顿觉得碳酸饮料市场有利可图,尝试将两种流行的饮料混合。1885 年,一款含有古柯碱葡萄酒的碳酸饮料被注册了,称为法国葡萄酒古柯神经补药,并打算开始销售。

但是很不幸地,隔年美国乔治亚州富尔顿郡以及亚特兰大通过禁酒令。彭伯顿只好再开发无酒精版的法国葡萄酒古柯神经补药,并以原料中的 Coca(古柯树)与 kola nuts(可乐果)来命名,称之为 Coca-Cola(可口可乐)。彭伯顿声称可以安定神经、减轻头痛、解决消化不良及吗啡上瘾症状,开始在药房销售。不过最初销量极差。1887 年,彭伯顿将部分公司股票卖给了艾萨.凯德勒。1829 年艾萨.凯德勒成立了可口可乐公司。

除了饮用,1890 年英国药厂宝威公司所开发一款称为“急行军”的药锭,也是可乐果和古柯叶混合而成。一样强调可以增强身体耐力、舒缓精神压力。1893 年,乔治亚州东北方临界的北卡罗莱纳州,另一位药师迦勒.布莱德姆也开始在他的药房内销售“布莱德饮料”,一款号称帮助消化、提供能量的碳酸饮料。1898 年,布莱德姆从疗效“消化不良”的英文 dyspepsia,以及成分 kola nuts(可乐果),将布莱德饮料重新命名为 Pepsi Cola(百事可乐)。

从此之后,大批非洲生产的可乐果被运往了欧美,制造可乐等产品销往全世界。

1920 年代,可口可乐开始在上海生产,起初取了一个“蝌蝌啃蜡”的怪名,销售情况奇差无比。可口可乐只好登报征求译名。当时在英国留学的中国艺术家蒋彝翻译成“可口可乐”,既保留了英文的音,又饶富趣味。

后来古柯碱被发现对人体造成伤害,1903 年起,可口可乐不再添加古柯碱。1914 年美国也宣布古柯碱为禁药。之后又发现可乐果含大量会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于是 1955 年后可乐饮料便改用人工香料替代。可乐果不再大量生产,非洲之外的地方也渐渐遗忘了这种植物。

可乐果又称为可乐豆,是可乐树的种子,含可可碱、咖啡因及茶碱等黄嘌呤类生物碱,有兴奋剂的作用。跟茶、咖啡相比,具有更强烈的兴奋效果。早在欧洲人到非洲之前,可乐在中西非地区便普遍使用,于庆典时招待宾客,与可乐山竹或猪油果的种子一起嚼食。除了非洲,其他热带国家栽植并不普遍。

1556 年,欧洲旅行家李奥.阿非利加努斯曾描述,旅行到苏丹时接触到一种苦的坚果叫作 goro(哥洛),而这个名字其实就是尼日利亚地区所称的 kola(可乐)。不过,1593 年第一个明确描述可乐果具有 4 片子叶的人是葡萄牙旅行家爱德华多·罗培斯。多数双子叶植物都是 2 片子叶,可是可乐果的子叶有 4 片,非常特殊。这是辨识可乐果很重要的特征。

不过欧洲人当时还是没有意识到可乐果的重要性与价值。1620 年,英国探险家理查.杰布森沿着塞内加尔河进入非洲。后来他自己回忆,在上游地区非洲人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可乐果,却没有受到他们青睐。

1805 年,法国的生物学家博瓦,利用自己于 1786 年在尼日利亚收集到的标本,首先命名了可乐树。同年,法国植物学家旺特纳也透过毛里求斯来的标本命名另一种可乐树。1832 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肖特与恩德利歇建立并命名可乐树属 Cola,将前述两种可乐树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