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真的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吗?他为什么这么说?

鲁迅先生的确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句话。他的“与[救亡情报]访员谈话”被收入《鲁迅论语文改革》一书。原文开篇便是这八个字,鲁迅先生继续解释说“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绝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他还表示自己也是饱受汉字之苦的“受害者”,比如让学生把“薑(即姜)”、“鸞(即鸾)”不偏不倚地写进方格里,至少要花一年的功夫来训练,这不是瞎折腾吗?

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不止一次地提及汉字的弊病,比如他在《汉字和拉丁化》中写道:“不错,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但我们的祖先,比汉字还要古,所以我们更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为汉字而牺牲我们,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都能够马上回答的。”在《关于新文字》中写道:“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在那个激进的年代,激进的鲁迅先生为了救亡图存,提高全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他认为最简便的方法莫过于在全国去除繁琐的方块字,使用表音且结构简单的拉丁文。废除汉字只是他提出的众多解救中国的方案之一,而这个方案,在今天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因为事实已经向我们证明,汉字生生不息,而且每个中国人都以方块字为骄傲。

与鲁迅提出废除汉字的同时,方块字的简化工作也已经展开,新中国成立之后推广的简化字已经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同时也证明了方块字不但不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反而是医治文盲“结核”的良药。当年鲁迅先生感慨中国人与“前进的文化隔离”,其重点并不在于汉字的复杂,而是因为普及率太低。现在一些地区仍然有很多中国人在使用当年的繁体字,但其文化也是先进的。某些国家使用英文、法文等拉丁语系,但其文盲率却远远超过中国。

中国文字历经数千年演变,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样子,任何试图开历史倒车的人都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