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落地,新高考选科问题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高度关注。
关于新高考选科除了需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学科特长、兴趣爱好,家长一般还会关注不同的选科组合,在不同的赋分政策下对孩子高考成绩的影响等。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需要满足大学对选科的要求。
关于这一点,以浙江省选科数据为例,由于大部分的选科组合,能够覆盖的可以报考的专业比率都高达90%以上,最小覆盖比率的组合“地理+思想政治+历史”,专业可选比率也有67.06%。如表1所示。似乎只要避开特别有局限的选科组合,怎么选都可以满足大部分专业的选科要求。
高考圈专业分析师用数据告诉你,事实并非如此。(点击查看大图)
1、数据分析
表1:浙江省不同选科组合可选择专业比率
表1显示的是不同选科组合可报考专业的覆盖率。再考虑到与这些专业对应的大学,以及大学所在地区、大学是否985、211、双一流等限定条件,形成表2的数据。以浙江省为例:
表2
以浙江省为例:某考生,如果理想学校是位于北京的985院校,即便普遍认为专业覆盖率较高的“物理+化学+地理”组合,此时的可选专业覆盖率仅有0.69%,在不限定学校和就读地域情况下,这一数字为98.58%,可选专业数从不设限定条件的24501个下降为172个,可选院校从921所下降为9所。
同样的筛选条件,即浙江考生,希望就读985的在京院校,“生物+历史+政治”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从78.89%下降为0.45%,专业可选数目从不设置限定条件的19607个,下降为111个,可选大学数据也从899所变为8所。
可能您会想,我不一定只选择985院校。当然,上面只是分析了增加学校属性和地域限制的情况。然而,在真正志愿填报的时候,限定情况远不止这两个限定条件,除了会有对大学属性、所在地域的考虑,还要考虑所报专业是否属于学校核心专业、大学的办学层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限制等情况。如果把这些在最终志愿填报时不可避免的限定条件都加上的话,留给学生和家长的可选余地将更加有限。
深度解析:由于在刚进入高中时,很多家长和学生无法确定未来可能会选择就读的大学专业,同时认为随便一种选科组合都可以覆盖接近90%的可选专业,在选科阶段会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如何组合能在赋分政策下更有竞争力,因此有的家长不惜让学生放弃竞争比较大的物理学科,寻找各种便于在赋分策略中胜的选科组合。但是经过上面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忽视与未来就读专业对接的随随便便的选择,可能会造成最终“高分低就”的现象:即便考取了高分,由于自己的选科局限,可选择的优质大学或专业却少之又少。
2、高考选科需要重点考虑的两个维度
一是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学科特长,这是选科的主要依据。如果在高中的最初阶段还无法充分显露个人的学科特长的话,需要借助霍兰德模型和MBTI测试等测评工具,帮助实现对自身的认知与探索。
二是确定未来自己可能就读的专业大类,使自己的选科精准匹配专业的选科要求。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相信很多家长明白提前确定未来报考专业大类的重要性。高中初始阶段,对于这一点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感觉比较茫然和难以完成。事实上,按照由职业认知到行业认知,由行业认知到专业对照的思路,是完全能够完成对专业大类的确定的。当然期间需要了解众多大学和专业的知识。如果兴趣能力探索属于内部探索的话,由职业而行业,由行业而专业的过程则是对外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也往往被概括为职业生涯规划过程。
3、生涯规划与高考选科
生涯规划主要包括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两部分内容。上面提到的个人兴趣能力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都属于职业规划的部分。学业规划则包括升学路径选择、特殊招生备考策略、志愿填报等。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生涯规划是我们绕不开的坎儿,更是学生和家长有力的工具。越早规划越能实现精准定位,以及后期的精准备考,使学生能够努力有目标,备考有方向,最终实现进入理想大学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