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开创了明朝。
他从一开始,他就一直盘算着如何把自己家的江山给延续下去,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以史为鉴,朱元璋决定学习汉高祖刘邦的方法,恢复了周代的分封制度,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
分封藩王的确是一件危险的事,自古以来手握重兵的藩王夺取大权的例子太多了,可相比被权臣,被不姓朱的人夺了权力,分封藩王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了。
这些极力反对皇帝分封藩王的人中就有一人态度最为坚决,他就是叶伯巨,叶伯巨专门呈书皇帝,直言藩王之弊大于利,对中央王权的威胁是如何地大。
按理说,以朱元璋的智商不难看出谁对谁错,可他偏偏就丧失了理智一样,立刻下令把这个叶伯巨投入了大牢,活活把他给饿死了。
当然朱元璋分封藩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防备边患。当时虽然大明朝已经建立,但元朝的残余势力并没有铲除干净。
洪武六年《祖训录》修成时,朱元璋又进一步地扩大了诸子藩王拥有的军事权力,不仅规定藩王拥有藩国内护卫军的军事权,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就连藩国所在地镇守军的军事指挥权也归给了藩王。《祖训录》是这样说的:“凡王国有守镇兵,有护卫兵。其守镇兵有常选指挥掌之。其护卫兵从王调遣。如本国是要塞之地,遇有警急,其守镇兵,护卫兵并从王调遣。”甚至还规定,地方镇守军的调动除了要有皇帝的御宝文书外,还必须要有该镇守军所在地藩王的命令。就此而言,明初地方藩王的军事权力得到了几乎是毫无限制的扩张。
那么对藩王们所具有的巨大潜在危险,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意识到了吗?没有,至少在朱元璋晚年以前没有充分意识到,故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大行分封。
同时,朱元璋又通过“胡蓝之狱”诛杀功臣,这些人在老朱看来是外人,而大明千秋江山应该由自己的亲骨肉掌控才最安全,于是便极力打造“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理想格局。
朱元璋对藩王有多信任?看看他如何夸朱棣的就知道了。朱元璋曾说:“异日安国家者必燕王也”。
这些藩王各自就藩后确实很出彩,多次平定边乱,尤其朱棣特为朱元璋“长脸”,其军事能力“老将皆自以为不及”,且把藩地治理地井井有条。对此,朱元璋能不高兴吗,有一次老朱很激动地说,日后能使我大明国泰民安的,必定是燕王啊。
历史是最好的裁判,多年之后他的儿子,北京的藩王,朱棣取代了他的孙子朱允炆,成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