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嘴上讨厌日本,舌头却很诚实。
谁能想到,堂堂八大菜系、礼仪之邦,居然在舌尖上受到了霓虹国的大举入侵。
日本餐馆的数量,在一线城市正以10%的速度增长,不仅碾压了江浙菜,连啥都吃的粤菜都只能甘拜下风。而在重庆这样的二线城市,日料店数量两年翻一番。
满屏幕的抗日神剧、66%民众不喜欢日本的民调,都没能阻挡日料在中国的扩张。我们忍不住要问:“二营长,你的意大利炮呢?”
日料店越来越多可不是错觉
前两年《舌尖上的中国》一火,搞得中国好像遍地都是美食。结果一看餐饮业调查,无论粤菜、浙菜、云南菜,它们还都比不过日料。
▲连新东方都开了日料专业
没错,不必怀疑,如今中国的日料店可是越来越多了。
根据《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2017)》,中国餐饮总营业额在3.9万亿元,日料排名第8位。
您觉得中国这么一个不喜欢日本的国家,日本料理能有多少?怎么着也得三四千家吧?
三四千?那是零头。35047家,这还是2016年年底的数据。到现在,四舍五入也有4万家了。
在以全国28个城市,商业面积5万平米及以上的746个购物中心为样本的研究中显示,有75%的购物中心都引进了日料品牌,平均每个购物中心就有2.6家日料品牌。
日料门店虽然多,但仅仅看数量的话,它还是比不过几个老牌菜系,比如我们引以为豪的粤菜,全国有9万家店。
但是看营业额,2017年,中国餐饮总营业额在3.9万亿元,日料排名第8位。9万家门店的粤菜,生生被日料压了一个身位。浙江菜虽然文化底蕴丰厚,但是比粤菜还要弱势,勉强挤进前十。
▲日本菜的营业额排名第八
越有钱,越喜欢日料?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简单的规律:消费水平越高的地区,就越喜欢引入日料。
日料大规模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占据了整体门店数量的80%,而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日料门店数量就占据了全国总门店数的五分之一。光北京地区就有超过1500家门店,还在以每年150家左右的速度增长。
不过,二线城市日料增长更加迅猛,重庆、郑州两地的增幅高达50%。
▲每一家日料店都是一家日本风情cosplay秀场,有事没事都得来一句“苏米马赛”
在这些遍布中国的日料店里,你能听到各种口音的“以拉瞎一妈塞(欢迎光临)”,拉面店尤其喜欢模仿这种日式欢迎仪式,把新来的顾客吓出脑溢血。
至于价格,根本不用考虑中日购买力的差别,直接在日本平均价格后面去掉一个零。
谁为日料的崛起做了突出贡献?
我们看一下日本料理最受欢迎的几座城市。其中,沈阳、大连和天津虽然不是一线,但都是和日本民间贸易、往来最密切的中国城市。上海既是一线,又是贸易中心,在日料榜独占鳌头。
但最重要的,是这几座城市都是人口净流入城市。即便是惨淡的沈阳和大连,也在更惨淡东北人口净流出中捍卫者东三省大城市的尊严。
没有年轻的劳动人口,就没有餐饮业的消费升级。
号称佛系的90后们,在吃上特别舍得花钱。相比他们克勤克俭的父辈,80、90后不再相信勤俭节约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相对无望的“财务自由”,及时的自我奖励更加现实。
就像在富士康流水线的新一代打工者不再努力攒钱回家盖房,而宁愿买一部苹果手机,新时代的城市白领也更加热衷于“轻奢侈”消费带来的即时奖励,为了吃得更好,餐饮消费可以占到收入的近3成。
而日本的影视和流行文化输出,也在潜移默化的促使我们走进日料餐馆。《深夜食堂》《孤独的美食家》塑造的那些温馨而体贴的日料餐馆,吸引着无数白领趋之若鹜。
北上广消费者平时关注较多的信息,前三位是日剧/电影,欧美剧/电影,娱乐八卦,分别占39.3%,32.7%,30.9%,再加上动漫、cosplay、展览,以及各种日本时尚品牌……
▲虽然国产版令人无力吐槽,但流行文化的风向标摆在这儿
虽然66%的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但是反过来看,那就是34%的中国人不讨厌日本甚至喜欢日本啊,这个市场有多大,谁心里能没点数?
日料就在这样的市场中茁壮成长。除了一些特别奢侈的高级日料,一般日式烧烤、拉面、寿喜锅之类的餐馆,价格只是比普通中餐馆高一点。
举个例子,同一块豆腐,隔壁小餐馆拌上葱花和皮蛋卖12,跟它搭配的是裤衩背心和燕京啤酒;日料店撒一小撮木鱼花卖20,跟它搭配的是衬衫皮鞋和大吟酿。
这“高一点”恰到好处地既体现了“消费升级”,又没有升级到广大年轻人承受不起的地步。
在这样一个价格区间,日料提供了一个“仪式感”“格调”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一咬牙一跺脚,人均300,就能把自己跟煎炒烹炸的油腻中年区隔开来,走向精致、流行和国际化。
中国的城市年轻人,因此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跟东京大阪一体化,想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一点平等救赎。
参考资料:
1.红餐网:《日本料理产业发展报告》,2017;
2.普洱学院、世界中餐饮联合会:《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7;
3.美团点评网:《2017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
4.极光大数据:《北上广深CBD商圈人群分析》,2017;
5.第一财经日报:《上海之后,下一个日系文化氛围最浓的城市是?》,2016;
6.上观新闻:《北上广深,你了解它们的文化个性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