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ID:kepubolan)
作者:悬壶科普团队
今天要说的,是继刷屏之后继续霸屏数十天,仍然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之上——长春长生假疫苗事件。
7月29日,长春新区公安分局以涉嫌生产、销售劣药罪,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某芳等18名犯罪嫌疑人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
(图片来源:长春公安官方微博)
这不是最后的处理结果,这样的结果也并没有平息众怒。在生命和底线面前,人们被假疫苗的阴影深深笼罩着,甚至不再相信疫苗。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与所有人一样愤怒;然而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却为疫苗的科普工作感到悲哀。
(网络上散布的拒绝疫苗的谣言,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其实,反对疫苗的呼声一直存在。多年的疫苗科普工作得到了一些成效,而这次的疫苗事件似乎使科普工作回到了解放前。疫苗,作为一种用病原微生物制作而成的生物制品,听上去是有点吓人,但它真的是有!用!的!天花等疾病的彻底消失就是因为有了疫苗的存在。我们好不容易有了比300年前的人有机会活得更久一些的机会,不要因为假疫苗事件而拒绝疫苗本身。因为迄今为止,接种疫苗仍然是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手段!
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https://www.chinacdc.cn/jkzt/ymyjz/
疫苗是怎么来的?
此次疫苗事件让很多网友对国内疫苗产生了恐慌,但其实公认的疫苗最早的起源恰恰是在中国——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但而真正进行应用的是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他发现接触过牛痘病牛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验,取得了成功。
爱德华·琴纳(EdwardJenner,1749.5.17-1823.1.26),免疫学之父,天花疫苗接种的先驱(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目前,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
疫苗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从琴纳在挤奶女工身上发现牛痘疫苗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疫苗与致病微生物有关: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诱发人体的免疫反应。
那么,这种从原微生物身上获取的疫苗本身是否安全呢?对此,很多人对疫苗本身产生了怀疑,甚至拒绝带孩子接种疫苗。其实,这种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后成药的疫苗是安全的,对人体增加相关疾病的抵抗力也是必须的。
从定义中也能看出,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没有伤害力的病原微生物(或代谢产物)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微生物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伤害。
疫苗是如何分类的?孩子都需要打哪些疫苗?
根据技术特点,疫苗可以分为两类,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
传统疫苗的典型代表是减毒活疫苗。像麻疹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灭活疫苗等都属于这个类型。
新型疫苗则以基因疫苗为主。
根据是否必须接种,疫苗还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这部分疫苗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第二部分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第三部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它疫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家规定强免(强制免疫)的疫苗是必须打的,这些强制免疫的疫苗也是免费的。孩子在长大后入托、入学甚至出国都要凭打过强免疫苗的接种证办理。(此次疫苗事件涉及的疫苗即该种。)
关于第一类疫苗,家长们可以对照下面的内容对接种情况进行检查。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还有一些疫苗不属于强免范围,如麻腮风、风疹、腮腺炎、肺炎、水痘等,这些疫苗都是要收费的,家长可自愿选择是否要打。
这里特别提醒家长,凡是收费的疫苗,都需要家长签名认可,方可给孩子接种。
划重点!这些群体打疫苗要谨慎!
(1)暂缓接种:
早产儿、难产儿、正在发热或处于疾病急性期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等待康复后补种;正患传染病,或者处于传染病恢复期的儿童,都应暂缓接种疫苗;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如严重的肝脏、肺脏、肾脏等疾病的人,也应暂缓接种疫苗。
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中,需要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接种。举例来说,假如早产儿的母亲,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那么,在早产儿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建议尽早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
(2)禁止接种:
凡是患有免疫功能缺陷、严重过敏体质或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的人,禁止接种疫苗;
有的人患有免疫缺陷病,或者因为患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禁止接种活病毒疫苗;
有的人经过某种疫苗接种后,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虚脱、休克、痉挛、脑炎或脑病,凡是出现这种重度的过敏反应的,以后针次的接种或者加强免疫都应该全部禁止。
(3)禁止接种部分疫苗:
怀孕期间,一般禁止注射减毒活疫苗;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例如癫痫或者脑病患者,禁止接种含有全细胞的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
(4)不同的疫苗独特的禁忌:
这里特别提醒各位家长一些不同疫苗接种后各自的禁忌。
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后,40分钟内不能吃热东西;
注射百白破疫苗后,当天严禁洗澡,如果24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痂,必须进行热敷,一天3-5次,坚持到消肿为止;
注射乙肝疫苗当天不能洗澡……
未来,我们还能继续相信疫苗吗?
从人类使用疫苗的第一个案例来看,天花病毒威胁了人类几百年,而在牛痘疫苗被广泛接种后,便被彻底消灭了。迄今为止,接种疫苗仍然是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手段。此次的疫苗事件,是人心被腐蚀的结果,不能抹杀疫苗本身的效果。否则,那本身将又是一种悲剧。
本文综合整理自"中国科普博览"科普中国融合创作项目作品《关于疫苗的二三事》,作者悬壶科普团队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kepubolan),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责编: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