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5、6月份以来,因SUV市场增速下滑,业内又有声音开始认为,未来国内的乘用车市场还会是轿车主导,依托SUV市场成长的自主品牌是不是要凉云云。
对此,车业杂谈认为,关于乘用车市场中轿车与SUV的关系及未来各自的走势如何,只有看具体的销量数据才能找到方向。至于预言自主品牌因此要凉也着实大可不必。
SUV市场增速下滑是不争的事实,轿车、SUV市场销量都有天花板。
今年4月份,轿车市场的零售增速首次超过SUV市场;直到6月份乘联会数据显示,SUV市场批售销量同比增速也低于轿车市场了。但这并不值得惊奇,中汽协公布的2017年12月份及当年的销量显示,彼时SUV市场的增速已然放缓,当月同比增速为8%左右,全年同比增速为13%左右。可以说,SUV市场出现如今的低增长表现早有预兆,同时也再正常不过。
自2012年以来,除购置税优惠政策在2016年将同比增速拉回高位(18%左右)、同时也导致2017年几无增长外,国内乘用车市场增速总体一直为下滑走势。在此期间消费需求对SUV市场的偏爱为乘用车市场贡献了增量;国内轿车市场是在2011年突破千万销量的,随后虽有增长,但也基本处于徘徊期。2017年,SUV市场销量也终于突破千万级。若单纯地参考国内轿车市场的成长历程,国内SUV市场的体量似乎快要见顶,增速不可能再如以往(要知道,轿车市场遇到的利好政策、爆发的需求潮是如今SUV市场不会再遇到的,相反制约更多)。不过,今年1-6月份,SUV市场累计销量同比增速明显高于轿车市场表明,目前消费者对于SUV仍有一定程度的偏爱;这将是推动国内SUV市场销量进一步增长的动力。
有人认为,因对舒适性需求逐步提高,今后消费者会回归轿车,从而导致SUV市场就此回落。对此,车业杂谈想说的是,究竟是轿车好、还是SUV好,并无定论,这只能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供参考,2000年美国市场SUV占比为26%,2010年占比达到36%,2017年占比提升至52%;同时,2000年韩国市场SUV占比为13%,2010年占比达到20%,2017年占比提升至33%。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乘用车市场总体销量终究会遇到天花板,轿车、SUV市场不可能一直增长下去,这是受交通环境与能源制约的。
新能源是干扰因素,目前轿车市场的表现未必好过SUV市场,SUV市场面临转型。
目前轿车市场表现就真的好于SUV市场表现吗?其实也不然。除了1-6月份同比增速低于SUV市场外,轿车市场看似增速明显回暖的表象下,也有新能源车的“助攻”;在这一点上,目前SUV市场要“吃亏”一些。
乘联会数据显示,1-6月份,国内新能源轿车累计销售26万余辆,同期新能源SUV累计销量则不足9万辆。剔除新能源车的干扰因素,SUV市场销量与轿车市场销量差距实则在进一步减小(7.7万辆变为5.3万辆)。
有人会问,为什么目前轿车类新能源车销量更好呢?这与车企的新能源技术能力和研发策略有关,简而言之,是供给导致的。对此,车业杂谈认为,如果单纯从降低排放的角度考虑,SUV实则更应该被新能源化。
不过,相对SUV市场,市场体量经历7年多盘整的轿车市场更为成熟一些,其表现为车型选择更丰富、价格更合理、竞争格局更稳定。在市场体量逼近轿车市场的SUV市场,现在面临的是结构化转型,原有的“粗放式增长”时代应不再。
首先,截止2017年底,在售年销量大于1000辆的轿车超过210个;同时,在售年销量大于1000辆的SUV为190个左右;从车型数量上看,SUV市场竞争还不够激烈。其次,高销量SUV数量远不如轿车数量,销量太过分散、竞争不够充分;以6月份销量数据为例,销量超过万辆的轿车有35个车型,SUV则只有17个。再次,主流合资品牌正布局SUV市场、但并未覆盖全,合资自主竞争不充分。
6月份,销量超过万辆的自主品牌SUV有10个,不足2017年12月一半。这一定程度上反映自主品牌SUV正经受市场竞争的洗礼。但只有优胜劣汰,自主品牌单纯的先发优势才有机会转变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这才是市场本来的样子。而今,单纯的价格优势已不足以支撑自主品牌稳定市场份额,提升产品品质形成错位竞争或更有机会。
总之,轿车也好、SUV也罢,其销量都有天花板,SUV市场增速由高转低再正常不过。而SUV市场从追求销量的“粗放式增长”转向结构化调整,只是市场容量受制约后需要由量变到质变。在这过程中,自主品牌也到了需要蝶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