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海水、空气变能源吗?

石油和煤炭储存有限,太阳和风力也时断时续,那么理想的能源存在吗?

很多人以为,工业能源是取之不尽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推测,目前地球上原油总储藏量可供人类开采不会超过100年了;天然气的总储量可供人类使用的期限,也不超过70年;煤炭总储量也只够开采200年。正因为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有限,科学家才开始向太阳、风和水要不竭能源,而且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这些不竭能源也有缺点,那就是不能让人们随时取用:太阳要落山,风力有时大,有时又太小……

那么地球上究竟有没有能被利用的、可随时取用的理想能源呢?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初步答案。

海水,海水,

快“放电”

地球人都知道,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海水可以说是人类用之不竭的资源。如果能让海水变成可用的能源,那就可以做到随用随取,是再理想不过的了。但海水真的能变成理想能源吗?

经过多年探索,科学家找到了用核能来让海水“变”理想能源的办法,并陆续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果。如前不久,我国科学家就研制出了被称为“人造太阳”的装置,这套装置的真正名称叫做“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其高约12米,直径约5米,其总重量高达400吨,外壳是用特种无磁不锈钢建成。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海水中的核原料来引发核聚变,然后将核聚变瞬间爆发出来的能量进行人工控制,转化为电能。

这听起来简直像科幻故事的情节,但它是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科学依据的,都是核能的具体运用方式。核能就是通过原子核发生反应而释放能量,其反应方式包括核裂变与核聚变两种。核裂变,即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原子核,分裂的同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不过核裂变发电会带来大量放射性污染物,因此不可能大规模发展。而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人们熟知的氢弹,其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就是核聚变产生的。所以要使核聚变持续稳定地释放能量,必须通过反应堆进行人工控制,而要实现人工控制,其难度是非常大的。

科学家之所以选择核聚变的方式来发电,是因为这种方式的优点相对较多:发出的能量比核裂变要大好多倍,如1升海水中所含的核聚变原料,通过核聚变反应可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所放出的能量;再者核裂变用的主要原料铀,目前探明的储量仅够使用约1000年,但核聚变使用的原料是氘,在海水中的储量就多达45万亿吨,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还有就是成本低,1千克氘的提取成本仅仅是浓缩铀的1/40;此外,还相当安全可靠,基本无污染,也没有失控的危险。

正因为核聚变能把海水变成理想能源,所以目前法、日、美、俄等国都在加紧进行相关研究。预计用不了半个世纪,海水通过核聚变产生电能,将会从科幻变成现实。

空气,空气,“变油”来

看来让海水变能源的梦想已经不是科幻了,那么让比海水更广阔的空气变能源,会不会也能从科幻变成现实呢?现在看来,变成现实也已经为期不远了。

如前不久,英国一家空气燃料合成公司就真的发明出了一种将空气变成汽油的技术,并用了2个月的时间,用空气造出了5升重的汽油!该公司利用自己发明的一种“空气捕获”技术,先从大气中有效提取出二氧化碳来,然后将其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经过一系列反应,最后合成出甲醇。当甲醇再经过一个“汽油燃料反应器”后,就会“变”出汽油了!

非常可喜的是,这种用空气制造出来的汽油不但没有任何杂质,并且能够立即加入到汽车发动机中使用。当然,更可喜的是,这一技术无疑是一个能源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它甚至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成为未来世界能源危机的“大救星”,因为地球上最不缺少的东西就是空气了。不仅如此,因为这项技术是从空气中提取作为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来制造汽油,所以还能对地球环境进行有益的净化。

既然有了这种空气变汽油的好办法,人们为什么还要开采石油、天然气、煤炭呢?那是因为目前这种技术的使用成本还没有降下来,通过“空气捕获”技术提取二氧化碳的成本目前要比开采石油的成本高出近万倍。如在空气中捕获一吨二氧化碳,至少需要花费4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成本。但科学家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因为任何新技术的高成本都会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时代的发展而急剧下降。如上世纪80年代的一张CD碟片,30年后成本就不足原成本的1%了;而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生产一个电灯泡的成本下降为原来的千分之几。所以再过半个世纪,空气变汽油的技术将会变成非常廉价的技术,理想能源便会随处可见,人们可以随用随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