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特约作者:南山南)
?【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小传:坦荡七君子,在他的追悼会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揭发老板卖日货】
李公朴,1902年出生于江苏武进县。13岁,随父母迁居到镇江。家境并不富裕的他,当学徒维持生活。在五四运动期间,因揭发店主贩卖日货,被解聘。
1920年(18岁),在兄长的资助下,进入中学读书。1925年(23岁),以工读生的身份进入上海沪江大学。这时,中国国民党正在上海组织五卅运动,李公朴参加了罢课行动和示威游行,并加入了国民党。随后,他南下广州,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政治工作,参加北伐。
【留学归来的媒体人】
1927年(25岁),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开始残酷“清党”。李公朴非常不满,离开了北伐军。1928年8月,他美国俄勒冈州雷德大学政治系学习。
1930年(28岁),毕业返回上海,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和邹韬奋筹办《生活日报》,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同时创办补习学校,宣传民主思想。1934年,创办《读书生活》半月刊,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中译本《资本论》。
(1928年,李公朴的结婚照)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随着华北局势日趋紧张,北平学生于1935年12月发起了抗日救国的“一二·九”运动。受此影响,上海各界纷纷成立救国会。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会联合会在上海成立,李公朴担任常务委员,并邀请到宋庆龄、何香凝等人担任执行委员。
救国会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全国力量合作抗敌”,提出“立刻停止军事冲突”,“立刻释放政治犯”,“立刻进行谈判,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敌政权”。他们的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谋而合。
(全国各界救国会联合会成员合影,右一李公朴)
【折腾国民党的救国会】
1936年7月(34岁),中国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召开,救国会派代表到南京请愿,并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剿共”、释放政治犯。救国会还先后致电张学良、傅作义、宋哲元等地方实力派,要求共同抗日。
9月18日,救国会举办游行集会,纪念九一八事变五周年,抵制日货。10月19日,鲁迅逝世,经宋庆龄提议,由救国会筹办丧事。鲁迅的葬礼变成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六七千人参加送葬,蔡元培、宋庆龄也都参加了。
11月12日,救国会举行孙中山诞辰纪念大会,表示要继承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加紧民族解放斗争,挽救民族危机。
(鲁迅的葬礼)
【轰动全国的七君子】
救国会的行为触动了国民党的底线。1936年11月23日,救国会的沈钧儒、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分别被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这就是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
七人被逮捕后,非常优待,关在有四间房的“小巧玲珑的小洋房”中,有会客室,有活动院落。各界民主人士纷纷发起援救运动,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通电全国的八项主张中,就有一项要求立即释放七君子。
上海自发组织了强大的律师团为他们辩护。冯玉祥发动10万人签名,向国民党中央请愿。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发动“救国入狱”运动,不少电影明星也表示自愿入狱支持七君子。连世界知名学者如杜威、爱因斯坦都通电国民党政府,表示关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形势不可阻挡。7月31日,七君子得以释放。
(1937年7月31日,七君子在苏州监狱被释放前的合影,右二为李公朴)
【来自延安的民主硬汉】
被释放后,李公朴与沈钧儒、邹韬奋在武汉创办《全民抗战》周刊,继续宣扬抗日救国。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他和夫人辗转来到了延安,见到了毛泽东等人。他在延安组织抗战建国教育团,从事抗日救亡人才的培训和宣传,直到1941年。
1941年,李公朴夫妇来到昆明,开了一家北门书屋,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并暗中掩护革命志士。
1944年10月(42岁),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支部成立,李公朴任执行委员。1945年10月,民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反对内战”的主张,李公朴当选为中央执委。
(在延安时期的李公朴)
【头破血流的最后一次讲演】
1946年1月,与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主持学校工作。
2月10日,由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组织,在重庆较场口举行“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会议发生了斗殴,大会总指挥李公朴当场被打得头破血流。这一事件标志着国共关系恶化开始公开化。
入院后,周恩来去看望他,李公朴这样说道:没有死,就是责任还没有完!5月,李公朴在伤愈后,自重庆返回昆明。7月11日,李公朴在昆明大兴街学院坡被开枪行刺,抢救无效逝世,年仅44岁。
李公朴被暗杀之后,7月15日,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为他举行了追悼会,闻一多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他说:“我们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再准备再跨出大门!”当晚,闻一多就被暗杀了。
(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说的话)
(本文是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71篇作品,营员“南山南”的第10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