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种螺千万别吃,一颗就有可能致命!快告诉家人

天气转热,夜宵大排档的生意又开始热闹起来,炒一盘香辣炒螺,点一瓶啤酒,吹着风,别提有多享受。然而,并非所有海螺都能食用。

最近,宁波的赵小姐和几个朋友在外聚餐,点了一份割香螺。一个多小时后,赵小姐就出现了手麻、恶心、头晕、浑身瘙痒等症状,送进医院后被确诊为割香螺中毒,所幸经过洗胃、导泻、补液等一系列抢救,目前已无大碍。

消息一出,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那么,割香螺究竟是何方神圣?毒性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鉴别防范呢?今天,就和大家详细的说一说。

割香螺长啥模样?

割香螺,学名织纹螺,是沿海常见的螺种之一,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有些地方还称作小黄螺、甲锥螺。

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一般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也有的种类长度约为2至3厘米,宽度约1厘米。螺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

如何鉴别织纹螺?

专家表示,织纹螺有个显著的特点,把螺拿起来,螺口对着自己,可以看到它的螺纹是逆时针旋转的,而可食用的螺类螺纹则为顺时针。

此外与普通海螺相比,织纹螺壳色彩鲜艳,呈黄棕色;尾部的旋圈数多,而且旋得紧,所以大家平时购买或食用螺蛳时,一定要注意辨别。

织纹螺究竟有多毒?

织纹螺本身无毒,其致命的毒性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且每年5月至9月为织纹螺毒性最强期。

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石房蛤毒素,其类似于河豚鱼毒素,对热稳定,所以一般的烹饪温度也不能将其完全破坏,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毫克至0.9毫克。

毒性较强的织纹螺,成年人约食用10克这样的螺肉就会出现一般中毒症状,约食用50克至100克就能引起死亡,也就是说,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致人丧命。

误食有毒织纹螺会有哪些症状?

人误食有毒织纹螺后,其石房蛤毒素可以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中毒症状以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消化道的症状就是恶心和呕吐,神经系统症状是典型的下行性神经麻痹症状,患者会先出现口、唇、舌、手指发麻,然后颈部发麻、四肢无力、步态蹒跚,头晕、头昏,言语含糊不清,严重者出现昏睡,麻痹呼吸系统,造成呼吸衰竭而致死。

这种毒素的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石房蛤毒素中毒死亡率高,目前无特异性解毒药。

2012年原卫生部发布了《关于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公告》,明确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2014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也发布了《关于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风险警示》。

这几种食物也要注意!

(1)福寿螺

福寿螺的外观与田螺相似,故被不良商贩用以冒充田螺。

福寿螺携带多种寄生虫,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可能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所以,在吃所有种类的螺蛳时,请一定要煮熟、煮透!谨防祸从口入!

(2)河豚鱼

河豚鱼的毒性是由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引起的,每年春季河豚产卵,其毒性最强。河豚毒素是一种高活性神经毒素,对光和热极稳定,即使是100℃的沸水也不能将其完全破坏。

人们食用河豚毒素后,潜伏期0.5~6小时,轻则头晕呕吐腹泻,继而感觉神经麻痹,重者呼吸衰竭而亡。

如果想品尝河豚鱼的鲜美,千万不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吃野生的,选个有资质的餐饮企业去品尝,或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加工好的河豚产品。

(3)圆尾鲎

圆尾鲎和中国鲎外形极为形似,很多人会误食并且中毒,圆尾鲎的各种组织均有毒,故绝对不能食,其具有疑似与河豚鱼相似的毒素,食用后容易引起神经性中毒,轻症中毒会有口、手发麻、浑身无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呼吸系统、肝肾功能的衰竭,可导致昏迷、死亡。

目前针对这种毒素,尚无特效药可医治,只有第一时间催吐、洗胃,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