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许多国家都在争先打造太空港或太空飞船,为未来人类的太空旅游热做准备。如美国一家公司前不久宣布,将在未来15到20年内用超大型太空梭——一种新型宇宙飞船,分批把8万名地球人送往火星,据说一张单程“机票”的价格高达50万美元。尽管票价贵得吓人,但地球人的太空游热情依旧不减。
不过,科学家现在提醒人类,未来的太空游,因为往来时间是按月按年计算,其中隐藏的危险因素太多,所以很可能是极其恐怖的玩命之旅。
千万别打喷嚏!
美国科学家指出,不要说是遇到其他不测,就是在通往太空的飞船上打个喷嚏,也能成为太空飞行途中极大的风险因素。
因为人在地球上打喷嚏或者咳嗽时,病菌会在3到6步内落到地上,不会进一步在空气中继续飞扬,广泛传播。但是在飞船失重环境下,它们会漂浮在空气中很长时间。因为飞船内没有阳光进入,所以里面的很多物体表面比如舱壁,都相对偏潮,所以很容易成为病菌的理想栖身之所,从而进一步增强细菌的繁殖能力,也就很自然地增加了飞船内包括宇航员在内的所有人感染病菌的风险。
令人深感无奈的是,对于散布在飞船里的病菌,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如果飞船上能广泛使用空气过滤装置,那倒是不错的,但要使用这种装置,势必要消耗能量,加重飞船的负载。让乘客临时使用一些消毒剂,这个办法也不可行,因为飞船里的空气需要循环再利用,所以消毒剂散发到空气里的分子会形成具有毒性的蒸汽,这反过来又增添了新的风险。
美国宇航局的一份报告透露,在执行106次航天飞机飞行任务的742名宇航员中,有29患上了传染病。试想,如果未来宇航员因为患严重传染病而无法驾驶飞船,那飞船的安全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能有保障吗?
想怀太空宝宝?
趁早别想!
如果你选择太空游度蜜月,怀个太空宝宝,那就更不妙了,因为加拿大圣文森特山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太空游很可能会伤害腹中的胎儿,甚至可能会让母亲丧失生育能力。
研究人员将斑马鱼的受精卵,放入一个模拟太空失重状态的生物反应器中。当受精卵孵化时,科学研究人员将这些斑马鱼宝宝染成了蓝色,并将它们与那些在地面正常环境下生活的鱼宝宝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太空环境里生长的斑马鱼宝宝的鳃弓出现了异常变化。几个月后,它们头骨的基骨也出现了异常弯曲。此后,这些鱼宝宝的前庭系统出现许多缺陷,最终导致它们过早死亡。这些现象表明,太空状态下,斑马鱼的后代不能正常生长。因为斑马鱼是脊椎动物,它们在太空环境下不能正常传宗接代,很可能意味着在这种状态下,人类也无法正常生育。
另外一项观察实验也令人感到恐怖。2010年,曾经跟随美国宇航局STS-131任务组完成太空飞行的16只雌性小鼠,竟然出现了卵巢萎缩症状,回到地面后,再也不能生育了。
因此,要想在太空游的蜜月期里要宝宝,还是尽早断了这个念头为好。
防不胜防的
“致癌子弹”等着你
当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以后,无论自身密封得多么严实,都将会受到宇宙射线的影响。太空乘客在其中要逗留数月甚至数年,会不会受到各种辐射的影响而深受其害呢?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最近对外公布了一项新发现,说有一种特殊的太空高能粒子,目前让宇宙飞船是防不胜防。这种粒子与太阳风发出的一些粒子的能量不同,它像高速飞行的“铁球”那样,可以射穿任何固体屏蔽物,包括太空舱及太空服。要想避免它们的撞击,太空舱和太空服都得改用1.8米厚的铅板——这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如此高能量的辐射粒子究竟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呢?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显示,接受辐射的小鼠,一般无法完成正常小鼠能够完成的任务,说明它们的神经功能已经出现了缺损。此外小鼠大脑中也显示血管病变的迹象,出现了老年痴呆症的征兆。至于小鼠今后是否会出现癌症,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科学家指出,这些现象清楚表明,受宇宙辐射的生物体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人类来说,很可能会患上老年痴呆症,甚至还会出现多种癌症。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这种危险状况既无法回避,也没有办法预防和解决。
很难避免的“太空病”
美国航空航天局曾将航天员在长期太空飞行中面临的健康风险进行大小排序后,把一种名为“空间骨丢失”的疾病列为了各种“太空病”之首。
这种疾病是指在失重环境中,人会出现骨质疏松、肌肉萎缩、高血钙症、肾结石、心脏病等一系列疾病,严重时回到地面重力环境后也较难逆转。那么,人在太空中为什么会出现“空间骨丢失”的现象呢?这主要是因为人体的骨骼始终处于新陈代谢中,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持续相互作用,才使骨骼系统处于不断“破旧建新”的动态平衡中。而一旦进入失重环境后,人体骨骼这种适应于地球重力环境的特有平衡被打破了,“成骨细胞”的活性会受到抑制,最终自然会产生“空间骨丢失”的现象。
科学家指出,太空游对宇航员和乘客带来的健康危害还不止这些,但目前发现的这些对人类来说已经是重大的威胁了,毕竟地球生命是在地球重力场下完成进化的,生命的肌体结构、功能和行为已经适应了地球环境。所以从生命本质来说,要适应太空环境是很难的。至于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能否真正适应太空环境,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