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怒怼RISC-V被打脸,开源处理器架构对Arm威胁巨大

Arm 虽然近来在 PC 与服务器市场有所斩获,但在其传统独霸的嵌入式领域却遇到了严苛的挑战,那就是最近几年相当火热的 RISC-V 架构。

为了确保市场,Arm 几乎已经做了所有可能做的努力,但仍旧改变不了客户转向 RISC-V 的心,于是,Arm 做了一件令业界相当讶异的事,那就是 6 月底创立了 1 个名叫 riscv-basics.com 的网站,针对 Arm 所认为,RISC-V 现有的五个明显缺点进行攻击。

图|Arm 公开黑 RISC-V,指责其架构有五个居劣势的地方。

Arm 所指出的 RISC-V 5 大缺点分别是成本、生态、碎片化、安全性以及设计验证。

成本:Arm 认为,虽然 RISC-V 核心指令集是免费的,但从设计工具、周边 IP 到制造服务等,没有一项是免费的,ISA 部分的成本其实影响不大。

生态:作为新架构,RISC-V 不仅缺乏市场验证,也没有足够的软硬件设计支持工具。

碎片化:RISC-V 容许设计者增加自有的指令集扩展,这将导致软件可能必须针对不同的扩展进行支持工作,越多开发者支持,就越可能加剧这种状况,而这就是碎片化。

安全性:包含 Arm 在内的主流处理器架构在前些时间都遭遇了设计上的漏洞等安全性问题,而作为新创的架构,RISC-V 在应对这方面的风险时,可能就无法有效处理。

设计验证:一般处理器在设计时都必须针对所有指令集进行庞大的验证工作,确保执行不会出错,但作为可以让开发者自行更动指令集的架构,RISC-V 可能带给芯片设计公司伴随着设计弹性而来的更大风险。

然而这 5 大指控乍看之下虽有道理,但其实漏洞百出。以下是 DT 君综合开发社群上的的相关看法回应:

成本:RISC-V 的最大优点是架构的可定制性,相较之下,Arm 不允许客户在基础架构授权下自定义核心,Arm 虽然也提供可定制的架构授权服务,但是成本非常高,甚至高过周边所有 IP 的组合,并非如 Arm 所言仅占处理器的一小部分。

碎片化:RISC-V 都必须遵守共有的 40 条基本指令集,确保基本的兼容性,况且 Arm 本身也容许包含 NVIDIA、苹果、高通等采用架构授权的客户增加自有的指令,而 Arm 过去也针对自己的架构设计了多种 ISA(ARM V6 / 7 / 8,Thumb1,Thumb2,ThumbEE,Jazelle,ARM V8,V8-M,NVIC / VIC / GICv2 / 3/4... 等,以及包含 DSP / NEON / VFP / SVE 等指令集变体),甚至比开源社区更复杂,因此,Arm 所指责的状况也同样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生态支持:Arm 在发展初期同样也苦于生态的不成熟,若以老前辈的身份指责后进者不成熟,其实是有争议的,而且开源社区与各大软硬件公司都相当支持 RISC-V 的发展,若操作系统成熟,那么新进架构快速和现有生态接轨,甚至追上 Arm 生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安全性:Arm、Intel、AMD 等传统处理器大厂都未能幸免于处理器安全漏洞问题,要以此议题质疑 RISC-V 同样也站不住脚。而 Linux 设计大神 Linus 则曾表示,安全漏洞基本上只是臭虫,难免都会发生,能修正就好。

设计验证:开发处理器主要是针对不同应用,因此考量点也有不同,比如说,MIPS、X86 很早就推出多线程工作模式,但 Arm 直到今日还不支持这种已经是主流的系统架构,而对于这种功能上的缺失,Arm 并不会因个别客户的要求而有改变,另外,针对架构改变后的验证,其相关的验证工具套件都已经很成熟,也不是 X86 或 Arm 架构所独有。

RISC-V 是个在架构弹性,以及定制能力都不弱于 Arm 的处理器架构,在应用层面上可支持从嵌入式 MCU 产品,到高性能超算平台,重点是,该架构是完全免费而开放,目前有超过 80 家以上的 IC 设计公司开始尝试、或者推出基于该架构的产品,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三星、联发科、华为、WD,以及高通等。而这些公司原本都是 Arm 架构的忠实客户。

RISC-V 架构之所以火热,除了架构开放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Arm 架构的成本越来越昂贵,而芯片行业竞争越来越大,利润也越来越薄,原本仅占一小部分的架构授权成本,其比重也在芯片利润下滑,加上 Arm 背负着软银的殷切期盼,每年固定调涨价格的情况下不断攀升,让不论是大厂小厂都已经难以承受,不得已,只好向另一个生态还不成熟的低成本架构寻求解套的方法。

不过这些厂商并非要全面取代 Arm 架构,毕竟 Arm 架构还是有其生态优势,尤其是由 Android 以及 iOS 等两大系统在主导市场的移动终端市场,目前只有 Arm 架构能够完全支持这两个系统。

在其他应用中,比如说特定嵌入式系统,或者是 IoT 应用领域,成本要重于一切,Arm 虽可提供帮助客户更易上手的开发工具,但其整体成本实在太贵,若这种体量大,且诉求低成本的应用助手,就很有机会让 RISC-V 这种生态还不成熟的架构快速发展。而这也是目前各家芯片厂商都在推动 RISC-V 的 MCU 应用为主的最大原因。

当然,Arm 也不会只是坐以待毙,比如其针对服务器与 PC 市场的进攻其实有着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后者,相关方案已经打进主要的几个 OEM 品牌大厂客户中。

另外,中国把 RISC-V 当作国家重点发展的架构之一,也因此,Arm 就在中国成立 Arm China Mini,通过各种技术合作,以及中国专属的优惠手段,抵抗 RISC-V 的入侵,至于在国际市场,就无法用这种只能在特定国家发挥作用的策略。

因此,Arm 还积极推动更多不同计算方案,不仅达到接近一站式采购,也让客户有更多选择组合,务求降低客户搭配的复杂度,让 IC 设计的过程尽量傻瓜化,借以提高客户的黏度。

然而傻瓜化是一把双刃剑,这种方案的普及意味着不同厂商之间所设计的方案其差异化越来越少,即便 Arm 辩解其亦提供高度弹性化的架构定制方案,但这种高度定制的方案报价远高于傻瓜版本,能负担的客户极少。

而根据 DT 君所知,RISC-V 除了针对一般嵌入式的 mcu 应用较普遍以外,也有不少厂商尝试使用在需要较高效能的嵌入式系统中,目前也已经有欧洲厂商开始推动 RISC-V 的高性能服务器方案设计,Arm 对此自然非常警觉。

但是为确保获利,现有的营收模式不能轻易更改,就好像高通不能轻易改变其通信专利授权模式,即便被各国罚款,或被客户告,也要坚持下去一样,要是改动了,可能就是企业的存亡问题。

但是 riscv-basics.com 其实不但不被市场认可, RISC-V 开发社群也推出个 www.arm-basics.com 来对抗,连 Arm 内部的人也觉得不妥,因此在上线没多久之后就被关闭,目前点进去只能看到空白网页。

Arm 的营销团队似乎还需要更了解市场的转变,而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业务模式做出偏离事实的指控。DT 君也认为,或许 Arm 可以适度拥抱 RISC-V 的模式,甚至采用 RISC-V,并通过 Arm 所拥有的庞大研发资源提供更成熟的 RISC-V 架构设计服务,而在收费上也可以差异化,让业界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