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培训行业的领军人物,俞凌雄对读书有着独到的见解。近日,笔者就读书问题与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下面是俞老师在这次沟通中的观点实录。
一张文凭代表不了什么,脑子里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读书重要吗?”面对这个问题,我想绝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肯定的。毕竟中国以文化立国兴邦,不论是古时候的孔孟之道,还是当今的国民教育,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如果拿同样的问题来问我,那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抛出另一个问题:对你而言,什么算做读书。是你拿到手的文凭,还是真正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我的观念是,一张单薄的文凭算不上读书,而你学到知识的过程才是。如果你是在学校混日子混出一个文凭,到了社会之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那它肯定是没用的。但就算你没有文凭,只要通过学习汲取到了知识,为自己的人生道路积累了养分,那它就是有用的。
但是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读书”是一个略显浅陋的词语,大部分人仅仅把它理解成考试、升学、拿到学历,而这份学历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却没有太多人关心。这显然是不对的。
其实一开始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读书就是上学,在20多年的时间里,按部就班的和别人走相同的路。大家都是从小时候过来的,也清楚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们拥有着相当大的压力。
年轻时太过叛逆,总觉得读书、上学是一种枷锁,是被别人逼着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既没有意义也没有效果。当然现在已经不这样觉得了,按照我现在的看法,当初那种轻浮的态度根本算不上是在读书,只是在一个叫做学校的地方混日子而已——后来我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如果你把学习的时间虚度、浪费,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那么就算你拿到了所谓的文凭、学历,但这张纸毫无意义,根本就证明不了你的能力,不是假的胜似假的。
当我懂了这个道理后,对于当年没有选择上大学的决定也有一点后悔。所以后来我也持续的给自己进行充电,考出了本科学历。
很多人曾经断章取义,说我宣扬“读书无用论”。其实我从来都没有说过读书没用,我是说学历没那么有用,至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读书必然是有用的,读书是锻炼人的学习能力,但是你不能把学历当成是成功的命脉,这是错误的。学历只能占到成功一部分,据美国专家研究,学历只占到成功的1/68,所以读完书之后,手里那张纸没用,脑子里面装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我看不起读书人,我没那个资格,也根本不会这样想。
书必须要读,但是要有目的、不能读死书
另外要说的一点是,大家读书的时候不仅要读对书、读好书、认真去读,还要灵活的去读,不能读死书。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教育条件也比较优渥,所以高等教育的普及度越来越高。这也导致了很多家长一直向孩子灌输这样一种观念:读书成绩好,考上好大学就有出息;成绩差,考不上好学校就没有出息,会给家里丢人。所以往往孩子们太注重读书的结果,也就是成绩,而对读书的目的并没有什么概念。
那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汲取知识,这个我之前也说到过。有些人成绩好,是因为他知道解题的套路,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惯性的生搬硬套,虽然结果可能不错,但他很可能会少了一些创新意识,步入社会以后的灵活应变能力没有那么强。而且很多在学校里面读书读的最好的人,他们并不怎么会与同龄人交流。为什么?他没时间跟同学打交道,所以他读书读到第一名,每天死读书,然后没时间跟同学打交道,长大之后尽管可能成为专业人才,比如专业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等,但是他可能无法成为领导者,也可能在生活中、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受到一些挫折。
不读书是不行的,而为了读书丢掉一些做人的基本能力更不可取,这是每个家长、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读书一定要从“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两个维度出发——读书时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变成一个大写的人、有用的人、受别人喜爱的人,让自己感到满足和自豪的人。因此我们要读书,但也不能把读书当作唯一的事情,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将书本灵活用于生活,将知识作为自己为社会做贡献的转化,同时培养自己的人格与性格,从全面发展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读书,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书可读
最后我想说,读书的人是值得钦佩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去读书,也必须去读书。
而对于那些正在读书的人,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有这样的心态,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要读书就认真去读,为了自己的未来而考虑,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去奋斗,不要将拿到文凭、获取学历当作唯一的目标,与此同时也不要忘记对于其他方面比如良好人格的培养。
意气风发不在一时,持续奋斗才是英雄。只有读书、读好书、把书读活,才能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推动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