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卢瑟福的最后一颗土豆

诺奖得主的童年总有些不一般。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卢瑟福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新西兰乡村少年成长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全凭自己的刻苦努力。

欧内斯特·卢瑟福(学科网)

我才不养恐龙

卢瑟福的祖父是个富于开拓精神的苏格兰人。1842年,他带着三岁的儿子也就是卢瑟福的父亲,搭乘一条帆船漂洋渡海来到新西兰,开始了新的生活。1871年,卢瑟福诞生在新西兰纳尔逊镇泉林村的一所小木屋里。

小时候的卢瑟福长得高头大马,模样举止没有完全脱去乡下孩子的土气。他是五年级的插班生,同学们起初都爱捉弄他。

“喂,你们家是养恐龙的吧?”一个眯眯眼嘻皮笑脸地说。

“怪不得你长得和恐龙一样高哟!”另一个帮着腔。

“你们家才养恐龙。”卢瑟福反驳一句,照样埋头看自己的书。

第三个捣蛋鬼从背后悄悄敲他的脑袋,卢瑟福毫无感觉。他完全沉浸在书的内容里了。

老师很快发现,这个从乡下来的高个子少年是个非常用功的学生。他上课专心听讲,课后用功复习,考试时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三年后中学毕业时,他有5门学科得奖,算得上班上的佼佼者。这5门功课分别为:数学、英国文学、拉丁文、历史和法语。院长鼓励他参加大学奖学金考试,于是卢瑟福下决心参加了考试。

那是一次公平而又激烈的竞争。考生的实力很强,人数也多。而奖学金的名额却只有两个。考完试,学校就放暑假了。卢瑟福回到纳尔逊镇泉林村的家里。他把考奖学金的事告诉了父母。

卢瑟福在做实验(网络图)

埋了一截牛尾巴

暑假的一天,母亲玛莎叫他到牧场去把牛牵回家,顺便捡些柴禾回来。傍晚时分,卢瑟福回来了。玛莎老远看见儿子骑在牛背上,嘴里还自在地吹着口哨。

“叫你捡的柴呢?”她嚷道。

卢瑟福把手往牛屁股后一扬,得意地说:“那不是吗!”

母亲探着头一望,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原来卢瑟福为了省力气,把捡的一根粗树枝捆在牛尾巴梢上了,怪不得这牛今天走路的姿势有点特别。

待牛进狭窄的院门时,尾巴上的树枝卡在了门外。卢瑟福还未回过神来,不料壮牛使劲儿一挣,尾巴梢竟被扯断了。

卢瑟福急忙跑进屋里找出一张膏药,给牛尾巴贴上。口里还连连道着歉:“唉,牛大哥,真对不起!”

那牛挺通人性的,扬起鼻子大叫一声:“哞──”

后来每当卢瑟福给小听众们讲起这个故事时,孩子们都要天真地问:

“那截断了的尾巴呢?”

“哦,那截尾巴,”卢瑟福眨眨眼,狡黠地说:“我听人说断了的尾巴还能长出来,于是把它埋在地里了!”

卢瑟福(中)和同事们(网络图)

最后一颗土豆

要是没有奖学金的机会,说不定卢瑟福真的会一辈子在纳尔逊镇泉林村“埋牛尾巴”了。闭塞的乡村将是他永远的家。

所幸的是命运之神向他露出了微笑。也许连掌管科学的太阳神阿波罗都觉得,这个踏实好学的农家子弟不继续深造太可惜了。

这一天,卢瑟福正在菜园子里挖土豆。妈妈满面红光地跑来,高声嚷道:“欧内斯特,你取上了,取上了!”

“取上什么啦?”卢瑟福开始没有听懂,傻乎乎地问。

当他突然明白了母亲说的是大学奖学金时,高兴得把手中的铁锹猛地甩掉了。

“这是我挖的最后一颗土豆!”他平静地说。

这次奖学金对卢瑟福的意义是重大的、具有历史性的。这是使他走上攀登科学高峰之路的一个起点。在告别最后一颗土豆的24年后,卢瑟福接任了c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职务。那双不再挖土豆的手,开始发掘和培养人才。他的助手和学生中,先后有十多人获得诺贝尔奖。

关于卢瑟福的科学贡献,请移步>>卢瑟福:勇闯原子秘宫的“科学鳄鱼”

人物小档案:

姓名:欧内斯特·卢瑟福简介: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是21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从来没有树立过一个敌人,也从来没有失去一位朋友”的人。1908年,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元素的脱变理论,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名言:科学研究,除了物理就是集邮。

作者:松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