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
7月9日,2013年年初成立、交易额已经累计325亿元的钱爸爸,一下子变成了“囧爸爸”。“经侦部门介入调查”这一幕又开始频繁发生在P2P领域,看客们用“爆雷”来形容自然贴切,但拍手称快却不那么厚道也不足够理性。从P2P行业本身来看,爆雷是表,让劣币不再驱逐良币才是里。
劣币可恨,大面额劣币可怕
金融领域是个十分特殊的领域,由于投资者非理性、对高收益率的盲目追求,很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而P2P把投资行为搬到了手机上,一切变得更加简单,搭个草台班子、买个P2P软件系统就能开始忽悠。
由此,P2P领域存在着大量“小而丑”的平台,它们凭借高收益率吸引了一小波用户,挣着随时要跑路的钱,诸如利多网、和融天下、担宝投、布袋资产等最后都消失在江湖中。
经历上一波狂热,“小而丑”的平台学会了“克制”,吃相好看了些,但它们给出的非理性的投资方案(一般是许诺高收益)仍然能够挤占有实力、有严格运营的大型P2P平台的空间。
阿里、京东、唯品会、网易严选等电商做得好,假冒伪劣电商自然消失,但在P2P领域并非如此,它的玩法完全不一样:金融产品的评价指标太少,因为面对高收益的诱惑,非理性的用户更愿意冒险。
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劣币活得滋润(大不了跑路),整个市场被搅乱。
不过,P2P领域多年洗涤后,更大的问题暴露出来。那些大型P2P平台如果变成“大面额劣币”,产生的问题就不只是驱逐良币那么简单,或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失守,而这是监管层的底线。
累积交易规模上,除了钱爸爸的325亿元,银票网140亿元、投融家103亿元都是庞然大物,而不可一世的牛板金更是高达390亿元,这些平台一旦出现合规问题,造成的影响是社会性的。
由此,反过来看,此次出事的大平台们,或多或少都存在非正规运营、涉嫌非法集资等问题,是名副其实、可怕的“大面额劣币”。
例如,舆论爆出“牛板金”平台的老股东及前董事孙启良等四人联手虚构标的项目,通过“牛钱袋”产品卷走了投资人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
银票网的老板干脆玩起所谓“国学金融”,按公司员工说法,“银票网就是利用票据这种金融产品,以高息高返利吸引客户,而公司的实控人对金融知之甚少”,该老板7月6日投案前一天还风光无限地要搞所谓区块链合作,让人唏嘘。
而投融家外,投融长富旗下车贷平台“萌小薪”则干脆标的造假欺骗投资者。
从而,再来看所谓爆雷“安全港”中宜人贷、爱钱进、无忧车贷、微贷网等,就能发现这次集中爆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合规经营上投入较多、过去不能靠高额收益揽客被挤压市场的,似乎生存环境反而更好了些。
如何做好一枚P2P良币?
P2P爆雷是行业在“排毒自清”,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长期来看对行业、对平台、对用户都是有利的。这个过程中,相较于一片看戏似的叫衰声,P2P玩家能够做好一枚良币,前景仍然可期。
1、经营合规,“实质”和“名誉”都重要
“备案”作为监管的大杀器,日前又有新动向,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按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总体安排,还需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而备案在当下也似乎成为经营合规的首要表现。但是,备案的目的,一定不是让平台变成雷,这不符合普惠金融的价值观,正常合规、良性经营的平台,通不通过只是时间问题,这样的平台,骨子里是个“好同学”。
对用户来说,选择平台可能普遍是看平台是否区域龙头,背景和资本实力如何,合规程度高不高,资产是否真实干净;对平台来说,要做良币,还有一点也很关键:是否在积极冲刺备案。
例如,人人贷一直在积极备案,从平台的稳健度和市场估值来看,尚未完成备案并不影响平台的实质安全。爱钱进这种春节前就依据监管部门下发的备案指引文件自查并整改,并递交邀请监管上门检查的申请的平台,也是如此。
备案是一种倒逼进步、合规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平台们在监管要求之下开展业务,按照备案要求的平台“实质”,和备案本身的“名誉”同样重要。例如,我们看到爱钱进这种大型平台,其注册资本即将增资至5亿元、与华夏银行合作上线资金存管系统、加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接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系统、获国家等保三级备案等合规化运营动作,很明显都是为了保持良币身份、避免被爆雷的“实质”举动。
2、大树确实好乘凉
在因为自己投资的平台爆雷而一片唉声叹气的微信群中,如果有人问现在还有什么平台值得信任,回答往往分成两类:专业一点的,会提供宜人贷、人人贷、爱钱进、微贷网之类处在“安全港”的平台,而不关注这些的会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去BATJ的理财平台理财还是很安全”。
这种“大树效应”包括:背靠大平台有整体实力保底,不太可能发生坍塌式风险;技术投入更充足,金融科技属性更强;大品牌背书在用户层面不会有挤兑风险;内在有合规动力,不会从事高风险的违规投资行为。
因此,良币P2P平台,要么本身靠着大树,例如余额宝背后的蚂蚁金服、阿里巴巴,要么把自己做成了大树,例如宜信做成了综合性集团,而爱钱进则是凡普金科综合性金融科技集团的一部分(其他还有钱站、凡普信、任买、会牛、凡普快车等品牌)。
而技术属性本身就带有安全的、可靠的背书,在金融风险监控过程中更有保障。因此“金融科技”也备受互联网金融尤其是具有长远布局的P2P平台的青睐。爱钱进在风控科技层面投入很多资源做大数据和风控,依托凡普金科自主研发的智能大数据动态风控系统“FinUp云图(Cloud Atlas)”强化风控体系,积极对接行业协会等组织,扩展平台原有的反欺诈数据库。
3、资金端风险与资产端风险已经同等重要
事实上,这次爆雷的平台中,钱爸爸仍然属于“可以抢救一下”的那种,从官方声明来看,外周经济下行风险导致还款发生困难只是原因之一,而如果不发生用户群体挤兑,钱爸爸或还能有回旋的余地,其市场操作本身并不偏离合规轨道太远。
正如上文所说,背靠大树能够提供重要的用户心理支持。对想做良币的P2P平台来说,帮助用户建立理性投资思维对平台而言已经变得尤其重要。
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让用户风险承受力与其收益预期达到平衡,而不是盲目高收益,这会降低平台整体的风险,另一方面,理性的投资思维更容易接受理财过程中的风险波动,毕竟,我们说P2P要合规并不是指的对外投资一定要是无风险的,而是风险与收益在可控情况下的对等。
金融领域的洗牌,总要多几轮
P2P并非移动互联网的产物,但其产品形态却与移动互联网完美契合:起初一哄而上,过后遍地鸡毛。
不过,由于沾上了特殊的“金融”领域,P2P平台的洗牌也变得不同了些,不是洗一次就完,而可能要洗上三次。
1、第一次洗牌:竞争洗牌
P2P平台2011年进入快速发展期,2012年进入了爆发期,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成立,这一时间也正是移动互联网兴起之时。进入2013年,以每天1-2家上线的速度快速增长,遍地开花。
到2014-2015年左右,P2P平台开始了竞争式洗牌:遵从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玩法,谁就能把握住流量思维,谁就能赢得更多客户,配合还不错的经济形势,只要有能拉来客户,就能做好平台。
那些不懂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平台纷纷面临经营困境,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问题平台达到1351家,而P2P累计平台数量为3917家,问题平台占1/3。
2、第二次洗牌:合规洗牌
以2017年2月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为开篇,P2P平台开始合规式洗牌,监管部门规范平台行为并陆续发布指导要求,这一过程在2017年12月《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文件下发后达到顶峰,今年6月延期后仍在继续,大量平台开始爆雷。
合规洗牌的发生,是由于在竞争洗牌中存活的P2P平台开始面临资产端本身的巨额风险暴露(经济下行压力等综合问题导致),以及过去的风控不过关导致的损失后果显露,甚至是在承担当初为了在竞争洗牌中存活而做下的种种错事。
本次爆雷,是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独有的,为抵抗系统性金融风险必然发生的洗牌过程。
3、第三次洗牌:用户洗牌
一旦通过合规洗牌,意味着平台已经经过市场、监管的双重考验,对P2P平台来说,决定后续行业发展的只剩下用户的选择问题。
而由于现实利益的直接关切,金融领域的用户一向是理性程度最低的存在,某种程度上,用户的成长与P2P平台的成长、洗牌过程是同步的,那些选中“安全港”平台的用户会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那些血本无归的用户会开始思考自己的投资理念。
P2P领域没有赢家通吃需要的网络效应,出于控制系统性风险的需求,也不会出现绝对的统治者,但是,用户的理性是金融的终极理性,终有一天,用户开始用理性选择时,P2P格局会最终稳定,最优质的都会留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