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其中的“封大夫”就是大唐名将封常清,岑参曾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任他麾下判官。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这是岑参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
其实,封常清就像一个被遗忘的悲情将军,为什么这么说呢?
临猗人封常清的职位在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达到顶峰。那时他正在任安西节度,而唐玄宗李隆基却调他入朝为御史大夫,还授予他的一个儿子为五品官,并在长安城内赐宅第一座。尽管封常清自幼父母双亡,但是朝廷仍给他的父母赠以封号。
很小的时候封常清就随外祖父一起流放于安西。当时他的外祖父被派守胡城南门当门卒,不过这个老头经常让外孙坐在城门楼上,手把手教他读书识字。
长此以往,封常清也算得上博览群书。
外祖父老病而死,封常清就孤贫无依了,一直到三十多岁还只是个一般的士兵。
夫蒙灵察为四镇节度使时,高仙芝任都知兵马使,每次出门都有随行副官三十多人随从,个个气势不凡。
一次,封常清进帐报名要当高仙芝随从副官,高仙芝看他身形瘦小,走路也一瘸一拐,相貌也很丑陋,随即拒绝。
过了几天,封常清又来报名,高仙芝不耐烦地呵斥道:“我随行副官人数足够,何烦复来!”封常清也火了,说:“我倾慕您的英明高义,愿于左右伺候以听驱遣。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明公您怎能这样拒绝我啊。”
尽管如此,高仙芝还是没答应,但那封常清却天天“晨夕不离其门,凡数十日”,来一招死缠烂打。最后,高仙芝实在没办法,就任他为随从。
开元时期,达奚部落背叛唐王朝,整个部落由黑山往碎叶“搬迁”。夫蒙灵察受命,派高仙芝率两千骑兵昼夜兼程,在绫岭截击。
当时达奚部落一路往西“逃亡”,抵达绫岭时全部落早已人马疲极,谁知身着黑甲、手持陌刀、跨下骏马的唐军却突然出现,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为刀下之鬼,整个部落只有几个人突围,基本废了。
破敌后,高仙芝就让封常清写“奏捷书”。于是,封常清将唐军一路上的行军路线、却敌方略、战斗过程等都进行详情渲染刻画,事事周全。高仙芝看过之后,十分震惊,自此对封常清刮目相看。
高仙芝班师后,夫蒙灵察派人叫高仙芝去领皇帝的赏赐。
还没等高仙芝进师帐,夫蒙灵察的两个高级参谋刘眺、独孤峻就问:“前几日传来的奏捷书是谁写的?您手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才!”
高仙芝提到了封常清,很快,封常清就被请入节度使大帐,与夫蒙灵察的几个高级参谋坐在一处,谈笑风生,好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般。全军上下都对封常清另眼相看。封常清被授予判官一职。
天宝六年,高仙芝击破小勃律,封常清也立了大功。高仙芝代替夫蒙灵察出任四镇节度使后,推荐封常清为节度判官。
很快,朝廷加授封常清为朝散大夫,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务,这样一来,高仙芝每次的重大军事行动才能顺利进行。
高仙芝乳母的儿子郑德诠在军中任郎将,平日里以节度使的“干弟弟”自称,根本不把封常清放在眼里。一次,封常清外出回营,众将都上前施军礼,只有郑德诠一人理也不理。
封常清回到衙门后,传唤郑德诠。衙中有数重门,郑德诠每过一门,身后就“咣当”一声大门紧闭,这个小子吃惊不小。
当他到达议事厅时,封常清从座位上站起,说:“我出身寒微,想当初为了一个随从副官的职位,多次到节度使(高仙芝)府前哀乞,这些事情难道你不知道吗?现蒙赏遇,朝廷命我为留后使,郎将你竟如此无礼,大庭广众之下,又有朝廷中使在,对我如此凌侮!没办法,郎将你要暂死以肃军容!”
还没等郑德诠回话,帐下军校就将他按在地上,行大杖六十,然后被人扔在府门外。
受杖之时,高仙芝的老婆和乳母一直被挡在衙外哭闹,最后两人只好让人求助高仙芝。高仙芝闻迅,也大惊失色,叹口气:“肯定没救了!”
不久,封常清又杀犯令的两位大将,才在军中树立了威名。
天宝十年,高仙芝改授西节度使,还是举荐封常清作参谋长。次年,封常清代王正见为安西副大都护。
天宝十三年,封常清入朝被授予御史大夫。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厄运就从次年的十一月开始了。
因为安史之乱爆发了。
初闻安禄山造反,杨国忠还“洋洋有得色”,大言不惭:“现在只有安禄山一个人真心造反,将士肯定不愿意跟随。旬日之间,我肯定让安禄山的首级献于阙下。”
谁知,安禄山连陷博陵、蒿城,并攻下坚城灵昌郡。由于安禄山军队步骑散漫,各地城郭只见千军万马扑天盖地而来,老百姓惊恐万分,纷纷遭到屠灭。特别是唐王朝杀掉在京师当驸马的安禄山儿子安庆宗后,安禄山早已狂怒已极,连投降的数万唐兵唐将也一并杀掉,指挥大军,又连陷荥阳等重镇,至奔潼关。
唐玄宗为此事坐卧不宁,在华清宫召见封常清,向他言及安禄山忘恩负义与凶狠难敌。
而封常清此时正急于报答唐玄宗对自己的重用之恩,对安禄山的军事力量并没有作充分的估量,便自告奋勇去洛阳御敌。他向皇帝保证:“……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他的表态正中唐玄宗下怀,第二天封常清便被朝廷任命为范阳平卢节度使。
封常清很快赶到洛阳,并在十日内招募到六万人,皆为佣保市井之流。十二月七日,封常清的军队在葵园与叛军接战,他所率领的部队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十一日封常清败于泥水。十二日退回洛阳上东门。十三日,洛阳失守。唐玄宗因兵败下令免去封常清的一切职务,并令他以白衣身份在高仙芝营中效力。
东征时,高仙芝与监军太监边令诚不合,这位太监就趁入朝面圣时参奏高仙芝、封常清二人的“罪状”,说封常清“以贼摇众”,高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李隆基听说后勃然大怒,就派太监边令诚持敕令于军中斩杀了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位声名赫赫的大将。
封常清临刑前写有待罪表,表中说:“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众,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挡渔阳突骑之师……”表中还写道:“……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做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铤。”
一日斩杀两员大将,李隆基气才稍解,他哪里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逼走蜀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