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到让人窒息但拿上战场就死定了!五千年前良渚玉钺赏析

作为一种和斧头很像的兵器自古以来钺就是作为权力象征,执钺着掌握杀伐大权。比如夏执玄戉。——《说文》引《司马法》。而早期的王字呢?《说文》云:“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因为最早的王字像一个横置的大斧。相对与斧头来说,钺很薄,刃部宽大所以早期的王字更类似横置的钺。作为生产工具来讲越并不合适,所以在史前遗址考古发现中钺往往作为权力的象征出现。

▲王字演变

最典型的就是良渚文化,从良渚文化的前身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就出现了石钺,这两种文化的玉钺造型的良渚文化石钺影响很深,甚至影响了后来的青铜钺。从实物照片可以看出石钺的基本特征为:外形呈风字形,刃宽,体薄,表面经过细致的打磨。良渚石钺做工精细,造型优美。除了石钺之外还有玉钺。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马家浜文化石钺(作者本人拍摄

▲浙江省博物馆崧泽文化石钺(笔者本人拍摄)

▲石钺(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家都知道良渚人喜欢玉器,喜欢到什么程度呢连一些边角装饰品都用玉石来做,就是上台那个玉钺,大家不要觉得良渚文化的玉钺就是一个又薄又大的钺体然后加个木柄。一套完整的良渚王者级别玉钺的除了本体以外还有钺帽和钺镦,以及木柄。

▲图片出处(反山)

▲玉钺(图片来源于网络)

钺帽和钺镦也是都是用玉石制造的,并且在造型上也是精雕细啄的,从艺术造型来看放到今天也不显老土。根据钺帽和钺镦的结构来看,玉钺的木柄是经过精心切削的使得能够安装玉器配件。

▲瑶山遗址出土玉钺(图片来源:《瑶山》)

顺便说一下,不要以为玉钺有玉就够了。过去因为发掘有限才有这种看法,真实的情况是玉钺的木柄可不是一个光杆木棒,而是涂漆的。前些年在小青龙遗址终于发现保存完好的玉钺,虽然在工艺上和杭州良渚文化核心地区差距较大,但是保存完整。加工精细的木柄让人看不出这是用石器切削而成。木柄上还涂上了红漆。

▲斧头的遗存

小青龙遗址玉钺在良渚文化中只是属于中等级的,高等级的多豪华?笔者只是知道一些玉钺的木柄上镶满了玉粒,有的玉钺上还带有良渚神徽的微雕图案。总的来说,这些石钺和玉钺并没有多少实战功能。从一些玉钺出土情况和残留痕迹来看,其安装方式也不十分牢固,拿着这种武器上战场基本会悲剧。所以玉钺基本功能是作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这说明当时的良渚文化社会已经不是简单的部落社会了。

▲小青龙遗址玉钺(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艺术角度来看,良渚玉钺制作上体现了高超的玉器加工工艺,微雕工艺,木材加工工艺,还有漆器工艺术。相对于兵器,良渚玉钺更像一件艺术品。有人曾开玩笑的说,良渚文化先民和统治者过度沉迷于艺术品的开发,影响实战武器的生产最终衰亡。虽然现在无法证实观点是否正确,但是从这些豪华的玉钺上确实可以感受到,当时为制作这些玉钺所消耗的人力物力。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