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千万别报体走红,只可当儿戏,不可太认真

“千万别报体”红遍网络,千万别当真

每到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就成了考生和家长的一个难题。今年,微博上“千万别报体”蹿红,引发造句热。未来的各路师哥师姐们纷纷给考生“忠告”,诉说自己“饱含血泪的经验和教训”。

“千万别报考古,因为逗比的世界没人懂;千万别报学前教育,因为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千万别报English,因为汉字(子)难找;千万别报环境工程,因为实习基地在垃圾处理场……”

这些吐槽,多数属于跟风娱乐,考生如果缺乏主见,看了这些“千万别报体”,就根本没专业可报了。某省高考学生填报志愿现场,就发生过类似一幕。一女生问前来采访的记者新闻学怎么样,记者马上摇头说:“这个职业看似自由,但是压力太大,工作不定时,建议入行要慎重。”女生的志愿里同时还填报了教师专业,负责报考志愿的老师看到了也忍不住说,“当老师不容易,再好好想想。”女生一头雾水:“听你们说完,我的志愿都没法填了。”

考生千万别太把这些建议当回事,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主见,哪个学科都可以报,哪个学科都有用,都能成材。说“现在流的汗和泪,是当初选专业时脑子里进的水”,多半是矫情。每个职业的人都喜欢嘲弄本学科的无用、放大本行业的艰辛。

大可不必将“千万别报体”当真,认真就输了。但是,也别忽视了这种吐槽背后的无力和窘迫。对专业和行业的抱怨和吐槽中,实际上投射的是这代人职场人生中的诸多困扰,而困扰的背后,深藏着社会发展的积弊和缺陷,更是民众持续低迷的幸福感,以及职场的体面感。习近平主席说,“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很显然,吐槽的背后,每个人都在等待着这样的机会。

如今的社会形势日新月异,大学的冷热专业变化莫测,就业难历来是所有大学生所面临的难题。因此,考生们必须以人为本,从自我兴趣入手,坚持自己的梦想,别被“千万别报体”忽悠,而是要勇敢而果断地进行选择。

有道是:一个人什么都可以缺,但是不能缺精神;什么都可以丢,但是不能丢梦想。考生们,请记住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