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来说,古代人是没有身份证的,而且不是人人都有“身份证”。一般拥有“身份证”的,都是当时在古代有地位的人才能拥有的。所以那个时候有“身份证”的人,可以真的是有“身份”的人呢!
而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起源于于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当年,宁夏省政府制定了“居民证制度”,这便是中国现代身份证的雏形。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人是如果证明自己是有身份的人呢?方法非常的简单:
古代最早的身份证是起源时何时呢?比较流行的观点是隋唐时期,当时朝廷给每位官员颁发一个“鱼符”。实际上,能够证明一个人身份的东西都可以看成是身份证,从这种含义上来说,中国古代身份证出现时间应该远远早于隋唐。中国古代身份证主要是以下几种: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等,其中以等级身份证最为流行。
而古代身份证式样也很多,包括:虎符、免符、鱼符、龟符、龙符、麟府、牙牌、腰牌等,都属于等级身份证。
《新唐书·车服志》(卷二十四):“以明贵贱,应召命。”在古代的“身份证”中,鱼符最为流行,使用的时间也是最久的。不过到了武则天时期,鱼符几度废弃,改用龟符。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但功能并没有改变。
因为古代没有高科技,需要录入指纹信息啥的,所以古代的身份证上录入信恨容易。比如唐代,一般就写上“姓名”、“官职”这两个内容。如果要再细一点的话,有的还会将“单位名称”也加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人的“身份证”是不会出现“出生时间”、“性别”这两个内容的,如果放到现代,绝对是不可能的。
不过让小编感到想不到的是,有的竟然连姓名也没有,只是作为物证的存在。
总体上古代的“身份证”也有着和现代身份证不同的地方。
比如你是做兼职的,上面则会写的很清楚。其实在另一个方面看的话,它其实是一种“官员证”,有写姓名的,在离职后需要交出并作废;而没有刻姓名的,则是要传给继任者,轮流用。
当然,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种身份证太过于简单,被造假了怎么办呢?
在法律上,明朝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比如你没有相应的身份证,却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又或者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则要“依律论罪”。
防伪方面,一是设置身份证的“防伪标记”,二是制作不同质地的身份证。
古代的防伪标记一定没有现代厉害,古代的防伪,仅仅是配了个袋子,即“鱼袋”。在唐高宗时期,为鱼符(身份证)配一个相对应等级的袋子,这种袋子当然是用来装符的,皇帝召见时,你有符还得有袋子。
不同质地的材料,也就是不同级别的人用不一样的材料。比如唐朝时期鱼符的材料: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身份证,用黄金来做;五品以上官员身份证所用材料是白银;六品以下官员的身份证,质地则是铜料。
当然,防伪做的最好的,当属官员的“身份证”,官员的身份证分为两种,一种是敕牒,一种是告身。所谓的敕牒,就是国家颁布的委任书,上面赫然盖有吏部的印章,是很难伪造的。刚到任的官员通常一敕牒为凭证,证明自己是朝廷委任之人。在经过核查之后,敕牒就会放在衙门里备案。
而告身,就是政府专门机构制作,来证明上任官员的凭证。比如宋朝时,吏部属衙官告院专门负责制作告身。告身使用的绫巾也是十分讲究的,必须有朝廷特批的地点供应。告身上写有到任官员的年龄、籍贯和相貌特征。所以就算告身被别有用心的人盗走,也很难冒充赴任的官员。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使用告身这种身份凭证。赴任官员用告身表面身份后,可以自行将其留下,以备用于其他场合。
同时,古代官员也可以使用“鱼符”和“牙牌”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最后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都明白了,古人是如何证明自己身份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