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工作中,常见骗局,广大家长和家长要警醒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填报志愿了。然而招生录取期间,也是高考诈骗的高发期,一些不法分子会陆续“上线”,考生和家长要提高防范意识,注意识别骗子的诈骗伎俩。

每年这个阶段,都是诈骗分子特别活跃的季节,家长因为爱子心切,非常容易掉入“陷阱”。据了解,2013年至2017年,北京市共审结涉高招诈骗案件34起,审理被告人63名,涉及97起犯罪事实(97人被骗),总案值共计4224.5万元,其中最高案值约1000万元,平均案值33.58万元(1000万元未纳入统计数),远超同类诈骗案件。

“高招诈骗的核心是虚构自己有替他人办理入学的能力。同时,虚构身份、虚假姓名、以辅导学校名义、通过中间人请托等具体诈骗手法往往交叉出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姜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整理了一些常见的高考骗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非法中介诈骗活动,避免蒙受经济损失。

既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

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有的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高考补录是各招办对落榜考生进行的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针对具体个人,更不会以此索取钱财。考生和家长应当多查证、多咨询国家公布的正规报考咨询点或者网站。

查分请认准教育部查分网站,可不要轻易在其他网站上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

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查询验证,分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