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小虫威力大,被咬伤严重会丧命!


夏日炎炎

外出的小伙伴们也是越穿越少

顶着烈日就算了

在这个蚊虫滋生的时节

小编提醒

可千万要当心各种虫

看起来小

咬起人来威力也是不容小觑

说起咬人的功力

蜱虫首当其冲

近日,《江苏一家三人被蜱虫咬伤两人丧命!》的新闻让人读罢不禁惊恐。小小蜱虫为何能夺命?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发现?

蜱虫小资料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就是下图这个小东西

↓↓↓

蜱虫叮咬后为何会生病

蜱虫体内有一种可怕的病毒,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被蜱虫叮咬感染病毒后,人最短可以在2到3天发病,也会在1个月左右起病。大多数人会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一般在38.0 ℃以上,伴有畏寒、食欲不振、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显微镜下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被咬伤后如何处理

如果发现身体部位被蜱虫叮咬,可用酒精刺激其脱离,尽量避免弹打,以免刺激虫体,触发更多毒素释放;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并应该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外出旅游后出现身体不适,就医时应讲明外出旅游情况,蜱虫叮咬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能及早发现并进行妥善处理,一般不会带来严重后果,不必过于恐慌。

一定要注意的是!

不要自行用镊子拔除或用手指捏碎虫体

不要自行用镊子拔除或用手指捏碎虫体

不要自行用镊子拔除或用手指捏碎虫体

这样容易导致蜱虫倒钩留在皮肤内!

蜱虫在何时高发

5-11月是蜱虫咬伤的高发期,这个季节范围里会大量生长、繁殖并在野外环境中活动。

特别要注意,其中5—7月为主要高峰期,9月份为次高峰期,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蜱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国内流行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湖北、河北、辽宁等多个省份的山区、丘陵和森林地带的农村地区,而发病的人群,主要是经常在户外劳动或热衷野外运动的人。

最可怕的是,除了蜱虫叮咬可以感染病毒发病以外,正常人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呕吐物而感染。“蜱虫病”病死率达12.7%-32.6%,而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仅有对症支持治疗。

因此,户外活动和劳作的人一定要多注意,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做好个人防护,例如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等;每天外出活动结束后,市民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必需在野外作业或露营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另外,患者家人特别是陪护的家属要注意自我保护,接触患者时注意带防护设施,避免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或呕吐物等。

这些虫也要注意

你以为能咬伤人的只有蜱虫?太天真了,下面这些,看看自己见过没?

红火蚁

人被叮蛰后首先会有

灼伤般的疼痛感

随即产生一些水泡

会有过敏休克甚至死亡的风险

毛毛虫

毛毛虫自身有一些毒素

接触后全身皮肤

接触部位

都会出现瘙痒或疼痛不适

隐翅虫

通常它爬到皮肤表面没事

但若其被拍打或压碎

体内毒素会引起皮炎

或引发条状或片状水中肿性红斑

总之,出门进行户外活动时最好穿上长衣裤、鞋袜,带些有气味的药水结伴同行,如被毒虫咬到进行简单的消毒后,需要及时就医。

转发这篇文章

收获没有虫的夏天

责编: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