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凌晨,日本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 公司的 MOMO-2 号火箭从北海道发射时惨遭失败,在升空 4 秒后坠地并引发爆炸。这也让这家本有希望戴上“日本版 SpaceX”桂冠的公司再次折戟沉沙。
所幸的是,所有人员都在发射架 600 米外的发射中心里,所以这起事故中无人伤亡,发射场也没有受到严重损毁。不过,对 Interstellar 公司创始人堀江贵文(Takafumi Horie)和整个团队来说,这次失败所带来的打击相当沉重。
崛江贵文告诉记者:“我们从未有过这样的失败。我们在思考能为未来的发射做些什么。”公司总裁稻川孝宏表示,“目前来看火箭的引擎有些问题,不过未来我们会不断地去发射试验的。”
图丨堀江贵文(右)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 公司成立于 2003 年,其创始人堀江贵文也是经历传奇,曾被判证券诈骗,并在 2014 年被《金融时报》冠以“日本的老顽童”称号。而这次发射的 MOMO-2 号火箭可以算是火箭中的“迷你一族”,长不过 10 米左右,直径 50 厘米,重量仅为 1 吨多一点,原本是计划飞到 100 公里以上的高空。
而实际上,这也不是 Interstellar 所遭遇的首次失败,就像马斯克的 SpaceX 一样,Interstellar 在 2017 年七月份第一次发射 MOMO 1 号时就没能成功,火箭在半空中失去控制,测算飞到了 20 公里的高空。
据了解,那一次的发射只花费了大约 44 万美元,即便是这一次的 MOMO-2 号,也不过花费了 2800 万日元(约 167 万人民币),而且还都是从网上众筹而来。这是什么概念?日本官方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平均每次小型发射要花费 180 万到 270 万美元。
一直以来,日本火箭研发工作都是由 JAXA 所主导,所以此次由民间独立研发的火箭发射备受关注。
除了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 之外,还有一家有意进军太空行业的公司不得不提,那就是我们十分熟悉却又意想不到的相机行业巨头——佳能。
去年 8 月 9 日,佳能电子与 IHI AEROSPACE、清水建设、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共同投入约 1 亿日元成立小型火箭发射公司,建设、运营自家的火箭发射场,并计划在 2021 年之前,用自己的火箭为客户发射卫星。
相较于目前传统发射商动辄上亿美元的发射报价和 SpaceX 之类民营公司几千万美元的高价,佳能有志打造的的民营火箭将会把价格控制在 10 亿日元(不到 1000 万美元)之内。
实际上,就像 NASA 之于马斯克一样,佳能的“大胆冒进”也并非盲目之举。早在 2016 年,佳能就协助过 JAXA 打造过一款火箭,但与传统的 H 系列火箭不同,这款名为 SS520 的迷你火箭甚至还要小于 Epsilon 火箭,全长仅有 9.54 米、重 2.6 吨、直径 0.5 米,是二段式探空火箭的三段式改型,堪称全球最小之一。
图丨SS520火箭
不过,看似简单的 SS520 进展也不是十分顺利,在去年 1 月 15 日于日本鹿儿岛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进行的首次发射就在升空仅仅 20 秒后失去了对火箭的消息,任务宣告失败。
当时,火箭上搭载了东京大学开发的 3 公斤重的、用作地面拍摄和数据传输的微小型卫星“TRICOM1”,本计划是在升空 7 分 30 秒之后进入 200 公里高度的轨道。但无奈最后还是与火箭一同坠海。
直到今年 2 月 3 日,SS520 才迎来了首次发射成功,依旧将东京大学研制的微小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从 SS520 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利用民用零组件建造廉价火箭以满足全球日渐增多的微小卫星发射需求已经被日本玩到了极致。而从结果来看,也的确出乎预料,SS520 机体制造和发射费用合计约 5 亿日元(不到 500 万美元)。
而至于佳能,他们的想法基本还是沿袭 SS520 的路径。佳能电子已经开始将原有技术团队与火箭团队整合,目的是将在数码相机等领域积累的精密零件技术应用到火箭领域,以实现全箭尤其是动力控制系统的轻量化。佳能电子还提供火箭各级分离和姿控的系统。而燃料喷射装置等主体部分由曾隶属于日产宇宙航空部的 IHI AEROSPACE 负责开发。
当然,除了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 和佳能之外,其它日本民间创业公司也在涌现。由来自东京大学的人员等设立的初创企业 Axelspace 正在开发廉价的微小型卫星。曾参与谷歌 Lunar XPrize 大赛的 ispace 也进展顺利,完成了近亿美元融资,计划在 2020 年底前实现探测器月球登陆。
图丨ispace路线图
可以说,受到国际上的影响,民营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日本由政府和 JAXA 主导的航天事业中。而且在法律方面,日本也在打造有利的环境,于去年 11 月通过了“宇宙活动法”,对民营企业的太空开发做出了规定。
虽然短期来看,无论是运载火箭亦或探测方面都还要仰赖 JAXA 未来的 H2A 和 H3 火箭,但民营企业的进入将会为日本的太空领域注入活力,增强日本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