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国内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渐渐风靡,那些极简主义者崇尚自由、倡导低碳环保,不为物质所围,简单生活,尤其是在穿衣搭配方面,更是将衣服的数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内,由此“胶囊衣橱”一词应运而生。
“胶囊衣橱” 是指在当季通过设立一个衣物的固定数量,每一件衣服都要是精选的,对他们进行各种组合搭配,用少量的经典搭配出不同风格。当衣服精简到一定数量,可以为我们在挑衣穿衣上节省更多的时间精力,抛弃衣橱中常年不用的冗余,让时尚搭配变得轻松又充满乐趣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品牌DKNY的创始人兼设计师Donna Karan说出了“ 简洁7件” 的理念:一件紧身衣、一条裙子、一件女装衬衫、一件外套、一件夹克、一条裤子以及一件晚礼服。在她的影响下,“胶囊衣橱” 这个概念在西方流行了起来。胶囊衣橱的时尚穿搭法,受欢迎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比起生活中不断累积的物品的数量,精良的质地、愉悦的心情,以及那种被自己所热爱物品包围的感觉,才应该是追求幸福的我们应当积极争取和实践的。
有的放矢
搞清楚做某件事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你是学生党还是身兼数职的职场多面手?你的生活和职业需要你拥有多种风格的服装来配合吗?根据这些来确定胶囊衣橱里衣服的类型和总体数量,不要盲目缩减数量,毕竟极简不是为了让生活不便。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A小姐是办公室白领,偶尔需要见客户,同时每周都有固定的运动时间。那么她的胶囊衣橱里需要日常生活装、工作正装和一两套运动装,总量不需要太多。
少即是多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胶囊衣柜。当然,每个人的方法都会不尽相同,这里分享一下我总结的基本步骤:
确立你的个人风格和穿着场景
仔细列下周一到周日每天外出的常规穿着。这样有助于你了解不同单品的出境频率。如果不太确定的话找几个闺蜜去逛街吧,去大量试衣服,听听闺蜜的意见。还可以每天坚持给自己拍照,可不是照脸,是全身照。坚持一段时间,最后翻看这些照片,看自己穿什么样的衣服比较好看,衣柜里的哪些衣服出镜率最高。这些出镜率最高的衣服其实就是你最喜欢的衣服,因为你每天挑衣服的潜意识是不会骗你的。
通过记录每日的穿着,你需要搞清楚以下几点:出境频率最高的单品有哪些:例如牛仔裤、大衣、某件特别钟爱的羊毛衫。天天都会出镜的单品,就是未来再购买时,最值得投资的单品。你现在的主要配色和穿衣风格,以及对比期望中的风格,它们和你期望中样子的差距。
还有哪些亟需改进的地方,以及优先级排序。完美的衣服不仅要适合自己,还要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上班、旅游、宅、聚会?每个人喜欢的生活都不一样,占的比例也不一样。简单说就是,如果你喜欢健身,那衣柜里的休闲装就比较多。以两个星期为例,想想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就知道自己需要几个场合的衣服。
留意哪些是冗余,哪些是重复
找个时间相对充裕的晚上,将衣柜里那些“ 你认为会穿,但总也没场合穿” 的衣物都收起来。如果你连续四天都穿黑色羊毛衫,而它们又惊人的相似时,你可以考虑替换掉其中的两件,比如起毛球了、容易静电等,而用其他颜色、或有细节特色的单品来取代。
当衣服总件数缩减后,在晚上,而不是早上上班前,把它们都摊在床上、地板上,多尝试下搭配。看看是否有新的搭配灵感,以及如何用单品小物如围巾、项链、包包等增色。
建立个人穿衣调色板
一旦实施胶囊衣柜,怎样做到以少胜多,怎样四两拨千斤,都需要很多智慧。而此时,创建你的个人穿衣调色板就成了必要的一步。
主色调是指你平时穿衣时最常出现的颜色,不能是黑白灰。中性色是指黑白灰这种可以给颜色增添层次感但又不会破坏颜色协调性的中性色。重点(强调)色是指不那么经常出现,但是可以增加搭配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的颜色。这些颜色都不是僵化的,而是因人而异的。
确立你的最爱单品
每个人都有最喜爱、最常穿的某一个或几个单品。或许你平时并未重视它,它也不在你的“ 最爱名单” 里。可就是当你打开衣柜、试了一圈都不满意的时候,每次还是会抓起那两三件穿上。
无论你内心是否承认,这几件出境最高的衣物,其实就是你的最爱单品。如果你有一款最爱单品,例如牛仔夹克,那么就应该在平时多留意这种单品(牛仔夹克)的各种搭配,也应该舍得为它投资。还应该尽可能地尝试以牛仔夹克为搭配元素的各种搭配方式,以及将它们置入各种穿着场景。
确立经典的组合
经典组合不是临时想出来的,而是利用余裕时间,经过思考、搭配和镜子前试穿得出来的。例如:经典组合1=条纹羊毛衫+深灰外套+毛呢半裙+黑裤袜+黑牛皮短靴+桶包+蜜色皮带表。经典组合2=白色高领衫+肉粉色羊毛半裙+酒红色甲油+酒红麂皮靴子+酒红色链条包+淡金色Loop耳环。
确立了经典组合的好处是:运用充裕时间和思考,搭配出来的组合非常经典,穿的时候也会觉得舒适,就会非常有自信。无论是重要场合、日常场合,还是不知道该怎么穿的场合,都可以立刻套上经典组合。
一个不知道穿啥的爆满衣柜不如一个精简的胶囊衣柜!一个不再被塞满,每一件都超喜欢的衣柜,比剪掉三千愁丝还来得痛快。
原文来自《科学之友》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