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孤另另/文
如果你走在路边,看到潮湿的石头缝里面挤出来的植物,那大多数都是蕨类植物。我第一次接触到蕨类植物的时候,是小时候住的旧房子的角落。当时看到这些植物,奇丑无比,既没有鲜红的花朵,也没有挺拔的躯干。周围的人把它们取名为野草。野草除了野生的意义之外,还充当了一层低贱的意义。一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二是因为它的外观。
投射到人类当中,我们是不是也时常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社会的底层人物以及一些长相不符合主流审美的人。他们也像蕨类植物一样,改变不了自己的出生和命运。无论蕨类植物怎么用力生长,大自然赋予它的极限,不可能会超越普通的树木。而且,大自然赋予他的环境特性,也很难令人正视一眼。同样是人类,不同出生的人、不同长相的人,被对待的公平性也迥然不同。像当代的脑瘫诗人——余秀华,如果她不是脑瘫,那么,她获得美好爱情的几率将会大很多。如果不是因为她的才华出众,加上媒体的报道,社会上对她的排挤就更加强烈。如同蕨类植物,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情人佳节的鲜花素材。然而,它们做错了什么了吗?它们伤害别人了吗?没有,它们什么都没有做。相反地,它们还是释放了氧气,增添了城市角落里的滤镜。他们还贡献了灵魂,为人类增添了思想宝库。但是,它们却一直得不到重视,由于所处位置的原因,还时常被一些人踩踏、热水泼洒、人工消毒。它们何尝发出过一丝呐喊和求救。它们只等着人类的觉醒。在人类觉醒之前,它们甘愿自我牺牲,换取人类的醒悟。
自从爱上了植物以来,我才对蕨类植物有所了解,深表以前对蕨类植物的愧疚。教育的重要性,不只是追求成绩,而是教会孩子如何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如果小时候,父母对我关于蕨类植物教育的正确性,如果我长大后没有机会去认识更多的植物,可能我一辈子对蕨类植物都是一种误解。蕨类植物的真相是,它们生长在偏僻、潮湿的地方,仅需要极少的土壤、极弱的微光、极小的空间就能够生存的植物。这样的坚强、刚烈的属性,为何会不被重视。这难道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人格吗?反而,人们变相的都在追求极致的美观和奢华的环境。当你喜欢一种植物的时候,你到底是被它的外观所迷惑,还是爱他真正的灵魂?虽然所有虚伪的人都在高呼追求灵魂,但颜值却是前提。如果颜值是前提,那么第二循序的灵魂还能称为灵魂吗?灵魂是唯一不可取代,如果灵魂成为外在条件的附属,那便不是灵魂,而是一种人类构造的相同体。就是没人知道“灵魂”是什么,反正大家的第一顺序不是它,但是大家知道要有它的存在,否则就会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但大家根本不知道灵魂究竟为何物。只有内心缺少灵魂的人,才会在这个当下高呼灵魂的重要性。
当我喜欢蕨类植物的时候,我真正爱它的灵魂。它改变了我的审美,改变了我对主流价值的判断。它的随处可见,是在提醒我对坚强、希望、自立的人生态度。它的出生,是在隐喻只要有光就一定要活下去的希望。它的自我繁殖,是在诠释着孤独的自由。它亿万年的存在,更是在告诫所有人,一切浮华都将褪去,一切虚张声势的都将失声,唯有那些经得起岁月变迁、跌宕起伏的个体,才能镌刻永恒的留存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