娼、妓的区别,看几千年来中国娼妓发展史

我国一度喜欢称未婚年轻女子为小姐,后来“小姐”这个词成为娼妓的代名词,是我们当今社会搞臭了“小姐”这个词吗?其实不然,历史上早在宋元时期,“小姐”这个称呼就包括娼妓在内身份卑贱的女性。

  据清代文史家赵翼《陔余丛考》称“宋时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宋代钱惟演在《玉堂逢辰录》中,记有“掌茶酒宫人韩小姐”。这里,“小姐”是指宫女而言;在南宋洪迈撰的《夷坚志》又记载:“傅九者,好使游,常与散乐林小姐绸缪。”“林小姐”是个艺人亦或是艺妓。苏轼《成伯席上赠所出妓川人杨姐》”,而其诗云:“坐来真个好相宜,深注唇儿浅画眉。须信杨家佳丽种,洛川自有浴妃池。”。杨姐这里是杨小姐的简称。由此可见宋代妓女也称为“小姐”。除了宫女娼妓之外,宋、元时期的姬妾也常被称为“小姐”。

  后来,小姐这个词成为用于称呼年轻未婚女性的称谓词。直到九十年代,又演变为性工作者的代名词。

  古代提供性服务的女子有两种,即娼和妓。娼和妓虽然同类,却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娼是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服务的,她们没有取悦男性的才艺,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一点,俗称“娼妇”,一般都是在街市热闹处招揽嫖客,收费低廉,交易对象多为社会底层劳动者。妓者,与“技”同音又形似,顾名思义,是受过专业训练,琴棋书画、歌咏诵唱,收费较高,服务对象多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所以嫖娼与狎妓地位是不一样的,小老百姓嫖娼那是低级下流的行为,而文人官员狎妓,则成为一种闲情雅趣。

  让我们来看看娼妓的发展历史。关于妓女,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三皇时代开始有分类还不够细化的妓女,歌妓等。到了春秋时期,管仲首创为国家管制的“官妓”。官妓的建立有着很大的意义。一是通过税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有利于社会安定,保护良家妇女不受骚扰侵犯;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到齐国来效力。管仲的官妓制度很快被其他各国效仿,一时官妓大兴。

  官妓发展到汉武帝时,又分立出一种营妓制度,“至汉武帝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者”。营妓也就是军妓。  

  唐代的妓女被称为“伎”,这个“伎”古文里的意思是“技人”,相当于“艺人”。唐代人诗人孟郊登科之前只能嫖娼,登科之后立即狎妓庆祝并做诗为证:“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见当时的狎妓是一件很风光很有面子的事情。唐代政府为了丰富百姓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大力鼓励娼妓这一行业的发展。

  宋代商业发达,妓女行业也十分繁盛。柳永因为寻花问柳成为著名的偶像词人,但他也因为这个爱好,而绝于仕途,由此可见,宋代对妓女的看法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崖山之后无中华,到了中国文化被抹杀的明代,妓女被打上了“卑贱”的标签。明宣宗宣德年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黄运动。宣德帝封了北京和其他大城市的大批妓院。

  明亡之后无华夏,满清统治者为了压制汉人以巩固其统治,便把中国儒家的“礼教”曲解并神圣化、教条化,清朝治下的中国人开始失去了独立的思想,中国人民从此跪下来了。为了大力推行伪“礼教”,作为反面典型,妓女业首当其冲成为被打击的对象,于是清朝的扫黄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从顺治三年开始,清廷明令禁娼,所有官办妓院一律取缔,沿袭近千年的教坊制度被废除, 到了乾隆年间,中国的教坊“乐籍”制度被消灭。

  百多年后的太平天国禁娼成为古代中国扫黄运动的最后一幕。太平天国禁娼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让上海迅速繁荣了起来。1853年3月20日,太平天国攻陷南京、扬州、苏州后,秦淮两岸的妓女就纷纷逃往扬州、苏州、上海,仍操旧业。太平军相继攻占扬州、苏州后,妓女们又纷纷逃往上海租界,因此,在这个时期,上海租界的娼妓业飞速发展,至太平天国失败的1864年,上海租界注册妓院高达668家之多。

1864年,曾国藩“效管仲之设女闾”,首先在南京发布弛娼令,并亲自倡设六家妓院于清溪一带,允许六家任意增妓,以扩大规模。于是娼妓业很快地在江、浙地区向外地蔓延恢复。“短短10年,战后一片废墟的江南,“旧貌尽复”。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