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水
马化腾发布的一条朋友圈让“黑公关”从幕后走到台前了。
僵持不下的头腾大战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双方互相暗示对方使用黑公关损害企业乃至行业形象,纷纷向公安机关报案。“3Q大战”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又一场大战让黑公关这个行业暴露在聚光灯下,随着警方介入,黑公关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但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下次头条、腾讯可能还是会头疼。黑公关从业人员从某种比喻上来说只是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企业用于攻击对手的作案工具而已,只没收作案工具,就能够清理这种行业乱象吗?
竞争环境滋养黑公关 互联网企业频频中招
有不正当竞争就会有黑公关的用武之地。随着互联网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黑公关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各类互联网企业的明争暗斗中。
与其说黑公关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不如说是“拿这边钱财,给那边制造灾难“。国内互联网行业极其激烈残酷的竞争环境给了黑公关赖以生存的土壤,网络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让黑公关如鱼得水,互联网一定程度上的匿名性也使得黑公关难以被追查,于是更加助长了黑公关的嚣张气焰。
很长一段时间,黑公关离不开网络水军,水军是黑公关的重要武器。过去水军通过大量小号把持舆论,而随着实名制的推行,水军的生存空间遭到打压,黑公关开始转而向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与行业媒体网站招募舆论排头兵。一篇《抖音,请放过孩子们》的稿件被460多个教育亲子类微信公众号转载,目标精准范围大,一时之间让字节跳动的公关压力呈指数级爆炸增长。
回首往事,最为知名的案例还是要数2014年9月阿里巴巴与自媒体人葛甲的案件。由于葛甲长期在互联网上发布关于阿里巴巴的负面评论,部分言辞十分激烈,阿里巴巴在2014年将其告上法庭,诉其侵犯阿里巴巴名誉权,索赔50万。当庭辩论时葛甲坚称自己写的是评论文章,观点差异不属于侵权。直到2016年底法院认定葛甲侵权属实,令其赔偿阿里3万元,此案才告一段落。(PS:此案仅是互联网公司与自媒体间的维权博弈诉至法庭的一个典型案例,并不代表葛甲就是黑公关,特此说明。)
虽然阿里网络维权斗争中胜诉了,但依然是黑公关攻击的对象。2017年11月,阿里披露双11前后遭遇近万篇网络黑稿攻击,矛头指向京东。但京东也是黑公关受害者,当年临近618时,阿里巴巴旗下媒体《天下网商》发布了文章《京东逼商家给消费者涨价,神舟电脑举报京东“恶意扰乱市场价格”》,很快遭到神舟电脑否认,随后京东表示已经向网信办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实名举报。有来有往,孰是孰非,令人啼笑皆非。
阿里和京东的黑公关战争完全摆到了台面上,行业里数一数二的体面人居然打起这种口水仗,还刀刀见血,可见一旦被恶性竞争的洪流裹胁,谁也不能确保自己的屁股就是干净的。
利益二字 让资本的肮脏暴露无遗
互联网竞争惨烈,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靠边站的残酷现实使得企业之间竞争时无所不用其极,各种耍流氓甚至不法手段样样都来,最直接快速、低风险的方式莫过于通过黑公关散播竞争对手的负面谣言。这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颗毒瘤,归根结底是受利益驱使。
动用黑公关手段,虽然不能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品质,但搞臭对手就是美化了自己,可谓“简单粗暴,直接有效”。一旦尝过甜头,发现十分好用,往往欲罢不能。而此举很容易让竞争对手心生不满,于是只能以牙还牙,逼不得已拉起自己家的黑公关队伍,由此导致恶性循环,简直是名副其实的“核扩散”。
面对“核扩散”,去年6月,美团、京东、新浪、搜狐、快手、360联合发布了“公关界的《核不扩散条约》”——《反商业诋毁自律公约》,但并不具备约束力,行业巨头BAT和头条都没有加入。在巨大利益和监管空缺面前,公关自律就是妄谈,世上只有良心发现的个人,没有良心发现的阶级,这个公约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
腾讯头条双双报案 但解决黑公关得从需求端下手
而黑公关再次把所有的往事从人们的回忆中勾出,原因在于这次头腾大战中马化腾发的一条朋友圈。
结合小马哥的朋友圈、张军的微博,还有公众号“对对对你们都是业内”的梳理可以看出,这次事件起初是因为一篇传播范围不大的网络文章,原文是由一个名叫“诤言无昧”的微博大V发表的,他是山东某网戒中心杨永信的支持者,长期发表赞成网戒中心模式、猛烈抨击电子游戏的观点,这次的文章强烈批评了腾讯和有关部门。但不久之后,该文章重新出现在易特网上,与原文相比多了对文章的改稿批注,被腾讯张军发现,公布了出来。马化腾把张军的微博截了图,发在朋友圈。
支持腾讯的人认为是别人利用“诤言无昧”的铁头去撞腾讯和有关部门,怀疑腾讯的人觉得是腾讯特意加上这么一段,利用里面的一些激烈言论,整一整竞争对手。
真相并不明确,但腾讯这边看来有足够的底气,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自导自演的可能性并不大,也许确实遭到了恶毒的黑公关抹黑。就连一向温和的腾讯CEO马化腾都忍无可忍,停止佛系了。当年《“狗日的”腾讯》一文发表,马化腾都只是气愤地说:“他们怎么可以骂人呢?”
接着今日头条也报警了。正如字节跳动公关杨继斌所言,“瓜田李下,总要自辩几句”,头条也得展示一下自己底气足够,身正不怕影子斜,何况自己还频频遭到“欺负”。
虽然吃瓜者不知道后续会谁赢谁输,但第一次有人将黑公关送进监狱,多少能让人出口恶气。各方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对黑公关产业也能有一点警示作用。
不过抓住了凶手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买凶杀人的雇主还逍遥法外呢。在互联网圈子里,这样的雇主恐怕遍地都是。如果不从需求端进行打击,到时候还是会春风吹又生,毕竟面对有需求且来钱又快的生意,总会有人铤而走险。所以,要想让黑公关投鼠忌器见光死,必须要断了某些人启用黑公关的念想,斩草要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