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吃小龙虾会得一种无法医治的「哈夫病」,是真的吗?

最近有篇很热的网文《小龙虾的致命真相:你可能永远不知道》,据说阅读量已经过百万了,文章说吃小龙虾会让人得上一种叫“哈夫病”的恐怖病症,患者全身肌肉溶解,甚至可能死于肾功能衰竭,现代医学都对这种怪病毫无办法,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外国人都不吃小龙虾了,只有中国吃货还蒙在鼓里,那么这篇文章说的是事实吗?

一、外国人不吃小龙虾?

网文中说“在外国人的理念里,小龙虾根本不是一个可以食用的物种”,这句话要是被瑞典朋友听见了,可能要笑掉大牙,因为瑞典人就是小龙虾的狂热粉丝,狂热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在夏秋之交专门设立了“小龙虾节”(Crayfish party),主题就是大嚼用瑞典传统方法烹制的小龙虾,要说“外国人都不吃小龙虾”,您得先把瑞典人民从“外国人”里开除了。

美国南方的路易斯安娜州人民也是小龙虾爱好者,而且绝对不是网文中说的“小龙虾已经从他们的餐桌上逐渐消失”,路易斯安娜不少以小龙虾作为招牌菜的餐馆现在生意都红火着呢,

像“小龙虾大仓”(Crawfish Barn)这样的店甚至还有自己的专属网站,谁说不吃小龙虾,餐馆老板第一个拎起炒勺跟他急信不信?

事实就是,在中国以外,还有很多地方都把小龙虾当成美食,即使是不怎么吃小龙虾的地方,也是因为饮食习惯和食物来源的原因,而不是怕得哈夫病。

二、什么是哈夫病?小龙虾是引起哈夫病的元凶吗?

哈夫病首先于 1924 年被报道,当时位于波罗的海的德国城市柯尼斯堡(现称加里宁格勒,属俄罗斯)哈夫港渔民中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突然出现肌肉疼痛,有的还出现咖啡色尿,后来在瑞典、美国、苏联也出现了类似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哈夫病患者都是在进食水产品 24 小时以后发病得,且血中出现大量肌酸激酶,尿中的肌红蛋白也显著升高,引起尿液颜色改变,因此将该病定义为与食用水产品有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坏消息中的好消息是,虽然极个别哈夫病的患者出现严重肾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但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康复且不留下后遗症,即使重症患者,在血液透析等现代医疗技术的支持下,也基本都能挺过急性期,并非什么“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绝症。考虑到每天食用海产品的人数以十亿人计,目前哈夫病每年不超过百例的报告实在不算多,不但比沙门氏菌感染等常见的食物中毒病例低好几个数量级,甚至还赶不上去吃海鲜路上的车祸、斗殴等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伤人数,更谈不上网文所说的“席卷全球”。

网文中说小龙虾是引起哈夫病的“元凶”,这个说法意味着食用小龙虾是导致哈夫病的必要条件,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一篇对美国 30 年来的哈夫病病例分析的文章中,由食用小龙虾导致的占 42%,而另外 58%是在食用水牛鱼(buffalo fish)、大口胭脂鱼(Ictiobus cyprinellus)等水产品后出现的[1],而另外一篇对全球哈夫病的分析也显示,东欧和瑞典的病例多为在食用鳕鱼(burbot)、梭子鱼(pike)、鳗鲡(freshwater eel),日本的病例多与食用箱鲀(boxfish)有关,中国病例诱发因素则主要是鲳鱼(pomfret)和小龙虾[2]。

三、哈夫病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哈夫病的病因还不完全明确,但是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人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哈夫病并不是由某种特定鱼类导致的,而是一种可由多种水产品引起的急性食源性疾病,和进食水产品的数量多少也没有直接联系;2、出现哈夫病的患者在本次起病前食用水产品并没有异状,治愈之后也可以继续食用同类水产品,说明既不是遗传导致的个体差异,也不是过敏性疾病;3、从起病急促、恢复也较快、治愈后基本不留后遗症等临床特点来看,基本可以排除起病时间较长、难以治愈的重金属中毒,更像是生物毒素导致的急性中毒。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假设:哈夫病的真正病因是一种生物毒素,在正常情况下鱼虾体内并不含有该毒素,可能是在特殊情况下进入鱼虾体内的,也可能是特定的条件下在鱼虾体内生成的(比如特定的温度,或者鱼虾被某种细菌污染)。

实际上,目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个假说,哈夫病患者的食物样本中无法检出常见的鱼类毒素,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了一种未知的热稳定毒素,该毒素无法溶解于水,但可溶解于己烷等有机溶剂,目前尚未成功分离提纯,而海葵毒素则可以在实验动物身上引起与哈夫病的同类症状[3]。由于该毒素具有热稳定性,所以一般的烹调加工无法将其破坏,而不溶于水的特性也使得清洗可能对它效果不大,所以最终手段还是要靠研究清楚毒素产生的机制,然后在存储加工环节上想办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哈夫病的真面目必然会被揭开,那时候想必吃货们也能更放心地大嚼小龙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