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88年(端拱元年),赵普建议宋太宗赵光义将原本外任为崇信军节度使的李继捧召回来,并赐姓赵,改名保忠,封为夏州刺史、兼任定难军节度使,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派李继捧代表中央去征伐自己叛走的族弟李继迁。
谁知,那李继捧一回到老窝,就偷偷地和族弟相互勾结。几个月后,他上奏宋廷声称李继迁要“归顺”。赵光义闻之十分高兴,随即下诏封李继迁为银州观察使,并赐名赵保吉,“然(李继迁)实无降意也。”
兄弟俩为了宋朝做做样子,自导自演了一出安庆泽之战,不过“道具”都是真货。
可能这场“演戏”只有兄弟俩和几个主要将领知道吧,一些士兵才不管那么多,既然长官让打仗,肯定是往死里打。于是,李继迁的屁股上就被李继棒军中的士兵射中了一支大箭,李继迁慌忙撤军跑了。没过多久,这家伙不知道又从哪里聚集了一大批党项羌人,并开始猛攻夏州。可能是上次那一箭将李继迁射急眼,这次他可是动真格的了。李继捧见状,知道兄弟是被惹急了,顿时心慌起来,连忙派人向宋朝求援,赵光义随即派大军前来驰援。
随着战事的扩大,赵光义明白李继捧烂泥扶不上墙,就命自己的大舅子李继隆率大军讨伐。
这位李继隆可不是李继捧、李继迁的兄弟辈,且与西夏李氏无任何关系。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耘为攻破荆南高氏割据政权的首功之人,是赵匡胤的得力干将,开朝元勋。加上李继隆之妹即为赵光义的明德皇后。
如此家世,按理说不用干活就可以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李继隆并非高干纨袴子弟,在太祖、太宗两朝都战功赫赫,“善骑射,晓音律,感慨自树,深沉有城府,严于御下。好读《春秋左氏传》,喜名誉,宾礼儒士”。此次,他被赵光义委任为河西都部署(相当于军区总司令),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李继迁。
在这,有必要介绍一下西夏四十二族的一些基本情况。
宋朝初期,曾实施禁盐,于是西夏很多部落有盐却卖不出去,没钱又不能和宋朝互市,都开始追随李继迁在环州一带大肆寇掠。
后来,宋朝解除盐禁,各族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不仅不想与李继迁继续“作乱”,还掉头反击他。
如李继迁企图将绥州民众迁往平夏城,其部下高文岯就差点被民众揍一顿。即使这样,李继迁还赖在当地,“围堡砦,掠居民,焚积聚”,兵强马壮后,他又开始猛攻灵州。
好了,我们再来看看在夏州的李继捧。
当听说李继隆率大军将要抵达时,本来就心里有鬼的李继捧带着数百党项羌侍卫和自己老母妻子儿子仓皇在城外驻扎,放出风声要与李继迁和好,并声称如果李继迁愿意归降,他可以让宋朝撤回援兵。
其实,他真正害怕的是李继隆率大军进入夏州后,自己的军权将会被削弱,和李继迁背地里干的那些事就会暴露,结果肯定是不好的。
但赵光义也不是被骗大的,他立即让人督促李继隆进军。
这边宋军让李继棒寝食难安,这边族弟李继迁又想“欲并其众”。一天夜里,李继迁就突袭了和自己背地里曾干过见不得人的事,一下就杀掉几十人,还俘虏了族兄的母妻儿女。
而李继捧呢,当时还躺在被窝里,一听到族弟李继迁来偷袭,随即爬起来,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就跳上马背,逃回夏州城。
谁知一进城就被守城的宋将关押,等稍后进城的李继隆发落。
李继隆大骂他为西北白眼狼,然后就将他关在囚车里,押往汴京。
不过,赵光义却封他为“宥罪侯”,并在京师划一处宅院让他居住,这和软禁差不了多少。毕竟当初李继棒是主动归降的,如果杀了以后谁还敢来归降?之后又外派他到岳州、复州等当官,即使李继捧一百个不乐意那又能怎么样呢。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李继捧病死,临终前上表称自己儿子李永哥不孝顺,要宋太宗将他发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