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有一段评价:“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卢象升在庄烈帝(崇祯)时,岂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至忠义激发,危不顾身,若刘之纶、邱民仰之徒,又相与俱尽,则天意可知矣。”
没错,正史对明末大将卢象升就是这么评价的。
那么,这位曾誓死报国的名将是怎样战死的呢?
这和那位一直杀气腾腾搞“十面三网”杀绝农民军的杨嗣昌有着直接关系。原来这杨嗣昌一直看主子崇祯脸色行事,附和起熊文灿主抚招降。
不过,当时一些头脑清醒的地方官,如郧阳抚治戴东渂密奏,期盼皇帝能下令让农民军缴械,然后全部剿杀,以绝后患。
对此,崇祯不是不想过,而是形势所逼。因为当时皇太极一直出动军队骚扰大明边境,明朝政府一时半会顾不上这么多,以至于没有认真对付这些假投降的农民军。
公元1638年(崇祯十一年)八月,皇太极亲率一支军队抵达大凌河一带,似乎要有“大行动”的意图,明军也不敢怠慢,派出了不少军队对峙。但是,让明朝政府没有想到的是,皇太极真正的目的明朝内地,他自己率领的这支小分队只不过是牵制明军的作用。于是,清军主力在豪格、岳托以及多尔衮率领下,分成数队,开始远攻大明内地。
多尔衮率部从青山关口入关,而岳托一部从密云攻进内地。尽管密云的墙子岭长城隘口十分险峻,也有明朝总兵吴国俊率军驻守于此。但是,这位总兵大人此时正在给派来军中当“监军”的邓公公过生日,将士们多数正在排队叩头祝寿,开怀痛饮,哪里还有心思堤防敌人的入侵。等清军袭击时,大明守军还来不及提起武器,就被敌人一鼓作气攻进长城里面来了。就这样,两支清军在通州会师,他们的目的也不是北京,而是到涿州后再分成数部自北而南,在华北平原上大肆烧杀抢“三光”政策。
崇祯还以为清军的目的就是北京,赶忙下令全城戒严,让各地将领带兵前来勤王。
如果加上前面的几次侵掠,清军此次已是第四次了。
为了使此次防御作战顺利开展,能挑起重任的,只剩下宣大总督卢象升了,因为当时洪承畴正在陕西剿匪。崇祯提拔正在家丁忧的卢象升作兵部尚书,并第三次赐与卢象升尚方宝剑,让他总督天下援兵,并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
我们来看看这位卢象升的一些轶事典故吧。
卢象升年幼时非常勤奋好学,即便是做了官也是刻苦习武,不管是夜了还是白昼,一有空闲时间就操练习武。
卢象升喜欢名马,又一被敌军追杀,路过沙河,河面宽数丈,而他骑得名马一跃而过,那匹马叫五明骥。
崇祯十年(1637年),户部尚书侯恂(侯方域之父)下狱,吏部尚书郑三俊故意轻判,崇祯大怒,将郑三俊也下狱。侯恂和郑三俊都是正直有声誉的人,许多大臣都上疏救援他们,但崇祯不同意,“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崇祯终于同意了。对于崇祯来说,这相当不容易。
再来看看卢象升的一些“简历”。
卢象升,字建斗,江苏宜兴人,天启二年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大名知府。崇祯二年,卢象升在大名府招募一万多人的民团,前往京城勤王,使他一战成名。
很多学者认为他是东林党人,实际上当东林党众“把持”朝政,众人都忙着巴结东林党时,他却没有去。之后魏忠贤当权,众人又忙着巴结阉党,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去。
这位文士出身、白皙颀长俊雅的卢象升,空余时间却喜欢骑马射箭练武,最喜欢的书籍却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清军入侵时,卢象升正丁父忧,闻难奉诏,穿孝服督师。
听说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暗中准备和皇太极和议,卢象升痛心疾首,随即向崇祯帝慷慨主战。说得崇祯为之震动,立即发足军饷,支持他和清军正面交战。
但是,此举却遭到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的阻挠,使得卢象升的许多计划难以实现。如他名义为总督,手中兵马却才一万多。加上宣府巡抚陈新甲又被夺了兵权,卢象升只好又分兵马与他。这下,卢象升的兵力更加少了。
清军来势汹汹,卢象升主张聚集各路援军一起抗敌,谁知崇祯却不支持。他只好带着几千士兵驻扎在巨鹿附近,加上没有粮草供应,举步维艰
畿南三郡父老听说这件事后,就请他召集部队先转移休整,日后再战。卢象升十分感动,答道:“自从我与流贼相战,数十百战未尝败绩。今手下仅疲卒五千,大敌西冲,援师东隔,事由中制,加之食尽力穷,死在旦夕!死则死尔,为国为民,我不愿连累百姓遭兵。”
村民们纷纷将家中仅存的口粮捐给卢象升做军粮。
十二月十五日,卢象升亲自率部在蒿水桥与清军交战,却被八万清军重重包围。战斗从中午打到深夜,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清军终于全歼了卢象升部五千多名将士,卢象升在击杀二十多名清军后,率仅有二十余人冲向敌军阵营,却被乱箭之中,壮烈殉国。
对于如此战场牺牲的大明烈士,太监高起逃回城后,竟掩盖卢象升英勇战死的事迹。杨嗣昌也想上报“下落不明”来“制造”卢象升“临阵逃脱”的现象。当地父老将卢象升的尸身找到,竟被杨嗣昌连扣了八十多天,不验尸,不上报。崇祯也是竟在卢象升死后两年后才给抚恤,直到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才给予追谥。
殉国时的卢象升,年仅三十九岁。此后,卢家族又为国捐躯了一百多人。
再也没了“围栏”的清军,在大掠河北后,又到山东四处杀掠,并攻陷济南,生俘明朝德王朱由枢,还大屠近十六万济南人。
清军此次侵掠,攻克七十多座城,击杀一百多大明的将领和官员,生擒德王等宗室三人,被杀二十多万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