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一死,这是人类不可抗拒的命运,即使今天科技高度发达依然无法改变。那么,当我们努力打拼挣下大量家业而又生命无多时,该怎样使用这些财富,是留给子孙,还是捐赠社会?
以捐赠实现“长生”
在美国社会,人们普遍的做法就是捐赠,尤其是有钱又有名的大富翁们。他们认为,这可以让他们永远“活”下去,实现长生。
相比普通人,富翁更追求长寿健康。当身体变老,机能退化,回天无力时,他们希望即使自己身体死了,但自己的名字、形象仍然能继续留在曾经生活的世界上,彰显自己的存在。
捐钱就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很多人捐钱后指定兴建大楼。因为建筑物高高耸立起来,上面刻着自己名字,从某种意义上说,岂不就意味着捐赠人实现了“长生”?还有的捐赠人捐助一些公益项目,造福更多的人,也使自己持续地“生活”在世界上。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瑞典化学家、发明家、企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他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在欧美等世界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临终时诺贝尔将自己大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了诺贝尔奖。这个奖项也使“诺贝尔”之名流传下来,家喻户晓。
生前捐赠
诺贝尔奖是在诺贝尔去世后,在他所立遗嘱的基础上而设立的,但有许多富翁则是在生前就开始捐赠,并且在去世前捐出几乎所有财富。
2010年,两位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共同发起“捐赠誓言”计划,旨在促成全球最富有的人加入慈善捐赠队伍,将自己绝大部分财富用于慈善事业。到2016年9月,已有156人签署此项计划,包括许多金融和科技行业大亨。而且盖茨本人,早在2015年就表示自己95%的个人财富都会捐赠出去,主要捐赠对象是慈善基金会。
生前捐赠最大的好处在于,捐赠人可以亲自看着项目一天天的进展情况。在未来无法预知的情况下,这种方式特别受捐赠人喜爱,尤其是看着自己捐赠的大楼拔地而起,一天天地增高。
匿名捐赠
另外,很多人还都是匿名捐赠的。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有人捐助大量金钱,但却不问钱的去向。这样可以避免尴尬难堪,毕竟每个人能力不同,有的受捐人拿钱做事可能会失败。因此,一旦出现“挫折打击”,也不会使捐赠人感到气愤灰心,乃至丧失了继续捐赠的信心。
另一种情况,则是无记名捐赠,即捐赠人知道把钱捐给了谁,而受捐人拿到钱后,却往往不知道是谁捐的。一般这发生在受捐方信誉良好,所做项目有好名声的情况下,比如一些著名的慈善项目,西方国家的教会常收到匿名款项。
不留财富给孩子
除了以捐赠方式把钱花出去,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把一生积蓄全部留给孩子。然而,这其实是间接地“教坏”了孩子,大多数美国人都这么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式,不是以言语告诉他们什么,而是以行动“告诉”他们什么当行,什么不当行。
于是,想教孩子懂得独立自强的道理,父母就会当孩子的面把钱捐出去,意思说家里的财富不属于你,你长大了必须自己奋斗。同时,这也是一种榜样力量,让孩子向父母学习,学会分享、助人,使无私、友爱的品格渐渐壮大。而且为了孩子教育,父母捐赠时还会考虑孩子的年龄,若年龄太小根本不懂事时,父母一般还不捐;有时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时,也不捐。
另一方面,当捐赠人的孩子长大后,来到以他们父母(或祖父母)名字命名的大楼里,自豪感就会从他们心里油然而生。这又会反过来加强他们自幼树立以捐赠助人为主旨的信念,从而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