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显示了基于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气温平均上升摄氏2度和4度时,各地玉米年均产量下降的情况。研究中还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不同作物以及整个国际市场的影响。Michelle Tigchelaar,华盛顿大学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作物,它可用于食物、榨油、食品加工、牲畜饲料,甚至能加工成汽车燃料,一句话,穷人和富人都需要它。
一项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牵头的气候研究试图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国际玉米产量的影响。其结果显示,本世纪末将出现的气候变暖会对全球玉米产量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证明了早先的研究结果。但此次研究还显示,气候变暖同时会导致全世界玉米年产量更为波动,且更可能出现多个玉米主要产区同时减产的状况,从而导致粮食价格飙升以及食品短缺。该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11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杂志上。
“过去的研究往往着重于气候和种植业本身。而我们关注的是气候变化、粮食和国际市场。”第一作者、华大博士后研究生米歇尔?迪赫奇勒尔(Michelle Tigchelaar)说,“我们发现,随着地球变暖,更有可能发生多国同时歉收的情况,从而对粮食价格和食品安全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大米以满足内需为主,而玉米则在国际贸易中十分活跃。世界上四大主要玉米生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乌克兰)的总计出口量占到全球的87%(中国以内需为主)。在今天,四大出口国同时减产10%的概率几乎为零。但研究表明,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得到解决,预计全球气温上升2摄氏度,到那时四国同时减产10%的风险上升为7%;如果到本世纪末温室气体排放维持目前速率,预计全球气温将升高4摄氏度,届时四大玉米出口国同时出现灾年的风险将为86%。
换言之,如果再出现类似2003年的西欧酷热造成农作物灾害的状况,其他地区也更有可能同时遭遇减产。“作物产量波动对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影响很大,而受其影响就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匮乏。”
华大的研究将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结合玉米生长模式进行分析,证明了之前的结论:气候变暖将不利于作物生产。气候变暖容易令人联想到干旱缺水,但是,极高温本身也影响到从开花期到灌浆结实期的作物生长各个阶段。研究表明,较暖气候将影响美国东南部、欧洲东部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导致那里的年均玉米产量锐减,还将增大美国和其他国出口量的变化。
即便我们乐观地估计气体减排,研究结果表明,到本世纪中,美国历年玉米产量变化幅度将翻一番,原因在于各季节平均气温的上升。”联合作者、华大大气科学教授戴维?巴迪斯蒂( David Battisti)说,“其他主要玉米出口国情况类似。气候变化将造成国内外玉米价格出现前所未有的波动。”
由于预测的难度,这次研究没包括降水变化的因素,因为研究人员认为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变量与自然界的降水量逐年变化比较起来并不显著。此外,研究假设气温将延续现在模式,尽管其他模型预测,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气温波动更大。
这项研究积极主张促进推进农业新科技,以保证为地球人口的增长提供安全食品。作者指出,这次研究结果“进一步强调了投资培育耐热作物品种的紧迫性”。
编译:馥莉 审稿:西莫
责编:南熙